星期一, 5月 31, 2010

近譯兩篇

不知道在誰那裡看到在台灣產生矽谷的可能,想到之前在Paul Graham那裡看到的文章,順手譯了兩篇。已通知原作加入連結,但不知何時才會加上。

譯:新創公司何以在美國凝結集中

新創公司何以在美國凝結集中 Why Startups Condense in America
原作:Paul Graham
譯:Paul May

(本文源於一場在Xtech的演講。)

新創公司有群聚效應。矽谷和波士頓有很多新創公司,在芝加哥或邁阿密則很少。想要新創公司的國家,或許也必須複製這種群聚形成的原因。

我之前聲稱矽谷的秘方在於一所偉大的大學,以及受聰明人喜愛的鄰近城鎮。如果你美國境內安排好這些條件,新創公司將會自然而然地成形,就像凝結在低溫金屬片的水滴一般。不過當我考慮要如何才能在其他國家重現矽谷時,才發現美國顯然是個特別潮濕的環境。在這裡新創公司更容易凝結。

這絕不表示想在其他國家建立矽谷註定失敗。絕對有機會與矽谷抗衡甚至超越。不過如果想達成這個目標,就必須了解在美國創業的優勢。

譯:如何成為矽谷

如何成為矽谷 How to be Silicon Valley
原作:Paul Graham
譯:Paul May

(本文源於Xtech的一場演講。)
你能在其他地方複製矽谷嗎?或者說矽谷有何獨異之處呢?

在其他國家難以複製矽谷並不足為奇,畢竟在美國大多數區域也做不到。究竟需要什麼才會讓矽谷在這裡誕生呢?

它需要有對的人。如果你能讓那正確的一萬人離開矽谷搬到布法羅,布法羅就會成為矽谷。[1]

這與過去的經驗差異甚大。一直到數十年前,都是由地理位置決定城市的命運。所有大城市都接近水道,因為城市靠貿易賺錢,而水路是運送物資唯一經濟的方法。

現在只要能讓對的人搬進來,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建立一個偉大的城市。所以創造矽谷就轉變成另一個問題:誰是對的人?要如何讓他們遷入?

星期二, 5月 11, 2010

20100511雜記

忙亂了好長一陣子,趁不那麼忙時請了四天假,本來想去高雄玩兩三天,沒想到陰錯陽差去不成,那就在台北閒晃幾天吧。

起床先去買阜航的早餐,平日人果然少多了,上次周六去,由二樓排到一樓走廊,今天根本沒有排到。買完再去天和超市補兩個麵包和牛奶。

手上6/1到期的華納威秀電影票兩張,前一晚決定看Kiss Ass,信義店還沒下片,兩點半出門趕三點15的場。公車捷運加步行還蠻方便的。片子挺精彩而暴力,難怪是限制級,那小女孩有可愛,搭上兇殘的殺戳場面有夠異樣。

去時經過A11館時看到GB(Gordon Biersch),是想試試的店。電影結束後打算先喝一杯,再去貴婦百貨吃正餐。沒想到六小福加兩道前菜,再補一杯500cc小麥酵母愛爾,不但飽了還有醉意。搖搖晃晃到貴婦百貨參觀,買了藍乳酪(Bresse Bleu,某次吃牛排時在沙拉吧嚐到,還能接受)。本來打算吃生蠔吧,繞一圈決定吃青木定治,那個瓦倫西亞挺有水準的。名為Saya的草苺慕斯也很不準,但是比不上前者。同時還點了一壼茶,不配茶我實在吃不下這種甜點。食物不錯,只是環境有點吵。

今天有點放縱,明天要節制一點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