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4月 24, 2010

重譯心得

四年前不上班時曾經想過順便找出版社,還找到Apress的email去聯絡,回覆譯者版權已經賣出,我只把當整件事就此結束,繼續慢譯。

沒想到機緣巧合,這幾年過去還是實現了。

翻譯依然很有趣,不過還是有點辛苦,而且出版社條件愈來愈糟,公關書兩本,感覺字數也有點取整數,不過由於太多數早已譯好,也不想多說什麼。這次照編輯的建議一次付請,不領版稅。

網路上的翻譯計畫很多人熱心參與,不過我都是以當初自留的譯稿為起點,麻煩點但希望爭議也少一點。

副標也順便譯了,不過應該不會用:
And on Diverse and Occasionally Related Matters That Will Prove of Interest to Software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Managers, and to Those Who, Whether by Good Fortune or Ill Luck, Work with Them in Some Capacity

軟體開發者、設計者與經理,以及那些幸或不幸與其共事者會感興趣的雜論與時事。
處理到一半時廖逛到對岸譯者的網站,幫助很大。只是當看到有人引經據典,我就不行了。像這一位先生的站起初也有訂閱,想看看能不能得到些什麼,看了幾篇後就放棄了。這純粹是我個人的障礙,倒也不是其他人的問題。

跟編輯的來往也挺有趣:
  • 對方對這些大概不熟吧,提到譯名必參考微軟的譯名標準。我去他他的微軟譯名標準,常用的也就算了,不常用的也還不是亂編一通。
  • 譯文中全部都用全型括號,包住中文的還算正常,包住英文的全型括號真是醜。
  • 「當掉」老是改成「當機」
  • Programmer我譯成「程式員」(洗老師的遺毒嗎),編輯一直想要改成「程式師」或「程式設計人員」,被我半翻臉的拒絕了,不知道後來有沒有亂改。廖說喜歡「程式工」,不過這個詞另有用處,平常譯文裡還是用中性點的較好。
  • 老是愛在「不過」、「其實」、「那麼」後面加逗號,我懷疑是為了灌水湊頁數。
  • 跟「不可能」有仇, 一定要改成「無法」;和「等等」也有仇, 一定要拿掉一個;和「不過」也有過節, 老是改成「但」。
  • 覺得「錯」太孤單, 一定要把[誤]抓來作陪。可以我覺得「錯」字其實比較喜歡自己獨處, 要配也要找「亂」來配啊
  • 大概收了「範」的好處, 一定要拆散「例」和「子」, 好讓「範」上了「例」
  • 廖:編輯會問「推導」是什麼意思 (難道她以為是推倒嗎?)
  • 編輯有些遣詞用字很古典,可是竟然看到「提示」被改成「謎之音」,害我噗一聲當場笑出來了

接下來這件事也有點扯:對岸的雜誌要轉載某一篇,大概要取得譯者同意吧。編輯就表示「因為稿費不多,可否以出刊的雜誌來代替呢?」我就很不客氣的回答說,數字再少也應該讓我知道再決定。結果其實根本沒有稿費,早說嘛。或許編輯自有想法,不過令我更不信任出版社了。

結論呢? 就是編輯一定覺得我很嚕。

其實我覺得原作更嚕,譯他的東西挺痛苦的,每次想到那句Up the tata without a tutu就覺得怒。

這次翻譯和以往有些不同:
  • 多了一點歷練之後,某些文字處理起來就比以往好一些。
  • 網路資料愈來愈豐富,如果沒有wikipedia大概是翻不下去的。
  • google譯者工具包是個好東西,雖然譯得很爛,幾乎每一句都是重譯,但是至少可以當字典用。而且更好笑的是,偶而看到某一段自動翻譯的結果非常好,自己覺得無法譯得更好,最後卻發現原來google參考到以前的譯文了...
  • 不過前一檔上班前真的很用力在翻譯,有幾篇我覺得這次沒有翻得比較好。
=== end ===

3 則留言:

Toyogray 提到...

[小聲] 那一位先生的站,我也有相同的經驗與障礙 XD

tu 提到...

雖然還是經常將 programmer 說成「程式設計人員」,但我贊同 MPH 的「程式員」翻譯。

怎麼這麼隨便地,就將翻譯員的詞彙進行全域替代啊...

mph 提到...

平常愛怎麼說就怎麼說, 程式人員, 程式師, 程式員, 程式設計師都會用, 都譯好順過句才放馬後炮, 有點差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