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長堀橋搭鶴見綠地到京橋轉京阪本線在七条下,約正午時到達,步行約十分就到京博,買完票一進去就嚇到。京博的庭園很大,進去先看到長條人龍,而且是四人併排的大龍,尾端有工作人員持牌,聲稱要排80分才能入場,還好最後約45分就進到展示間。
隊伍沿舊本館(明治新知館)往新館(平成知新館)前進,舊本館據說因考古挖掘而暫停開放,經過時看到屋簷有很特別的浮雕裝飾,原本以為是東西形象的神分列兩邊,不過結果和想像有點差異,引用目前找到的說明:「在京都博物館的三角屋簷下,裝飾毘首羯摩和伎藝天,兩位神祇都是佛教中的人物,前者掌管建築雕刻,製作精巧的器物,被奉為工藝之神;後者是精於伎藝的女神。有趣是京都博物館的毘首羯摩的雕像做成希臘的天神,而非日本神話中的形象。」有關鍵字就好辦多了,很快找到了京博自己的資料。
照相當然是絕對不行,智慧型手機也避免使用,即使拿筆記本記事被館員看到也會來檢查,因為不可用尖筆,連我用多節型的鉛筆也被挑剔了,另外拿了專用的小鉛筆要我用,這裡還要求用畢歸遱,印象中在其他地方是直接送給你。回來查了一下,一盒50枝筆650円外稅, 1枝約新台幣四元,難怪可以隨便送。不過因為sonic是有名的遊戲名稱,摸索好一陣子才找到連結。
二樓休息區有些實物展示很有趣,有複製的銅鐘和金印可以實際觸摸還可試敲試印,還有日本畫顏料的實品,有些顏料原來是同一種原材料,因為粗細而呈現不同的色彩,然後取名也就各異,感覺很酷。看這些展的經驗是買明信片不如買圖冊,又大又有說明,絕對值回書價,只要家裡要有地方容納就是了。不過剛剛拿來翻,和印象中的實物比較起來感覺還是相差太遠。出館很在回車站途中看到以麩為主題的甜點店,外帶了幾個常溫,味道普通,但是紙袋很漂亮。
回程經過京橋,小舅子貼了篇blog說這裡也有Phiton專門店,店員很熱心。店離車站很近,出站很快就找到,一位大姊(其實可能比我們年輕)很適切的招呼說明,透過Line和家人溝通確認,很快就把東西買齊。
今晚訂北新地的店,不過地圖一下看走眼,迷路迷了好一會,廖找花店問路才找到,以後要先用街景導航巡過一次才是北新地餐飲店超多,可能比心齋橋那裡還密,很多名店都在這裡。
這店Tom Curiosa網路上亂找的,據說肉很不錯,直接先訂了套餐。侍應小姐很靈活,旁邊那桌是個老外和日本女性,女方聲音嗲到讓人發麻,老外日文流利,至少老婆說她沒看的話沒聽出是外國人,不過一路聽下來就是熟練流利,但是常會遇到不會的字就換英文。
麵包兩種應是自家製,似乎為了配合橄欖油,調味較淡。推薦的酒也很不錯,喝完再續了一次。
番茄醬海鮮沙拉,有剝皮的葡萄跟番茄,番茄很甜,入口頓了一下再發現原來是番茄。
鬆餅佐魚子醬,魚子醬出的很大方,我們對魚子醬沒有很愛,但這樣搭還不錯。
再來是湯品,栗子和菇,印象中有鮑魚,季節感十足,香氣濃郁又暖胃。
肉盤特別強調是日本本地生火腿,口味較為清爽。左上有一小坨是味濃的醃漬蔬菜(茄子松子番茄等)。栗子菇類燉飯,有米心但沒什麼印象了。
主食是香川的橄欖牛,廖之前有看過報導,我則完全不知,肉質嫩,味道也很好。上面是起司薄片,棕色的是小馬鈴薯。然後是喂飽客人用的義麵,盤子旁的小凹陷是代替湯匙給你捲麵用的,XD。炒麵前侍者有先詢問是否有飽,需不需要調整麵的份量,廖就有要求減量。
正餐結束就是清口冰沙和開心果布丁(這個打中廖!),不過茶/咖啡上得較晚,我們已經把布丁吃完。
上麵時女副廚漏了餐具,我瞄兩眼主廚就發現了自己送過來,很注意客人的一家店,不過我外套放椅背掉地上倒是沒有注意到(笑),大概現場太暗了。結帳後廖跟待應小姐聊了一下,說最近台灣人來吃的很多,還問我是看那裡得知的,不過我也忘了,以為是黃社長那裡看來的,後來查不到應該是記錯了。
照著轉乘軟體的建議,走去東梅田轉一次車,後來想想不如直接到西梅田先直再橫,路還少走一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