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9月 10, 2005

面對自己

昨天被人戳了一下,不輕不重的一下。還好用的言語而不是刀子。

說被戳到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上課空檔發現熟人在附近順道去敘敘舊,熟人的老闆中途插花,就變成非正式的面試了。不過我的警覺心不夠,沒注意情勢,不知道對方在套話順便觀察我,很大嘴巴地把工作到退休和轉變的心路歷程講了出來。

接下來他分析我的轉變,形容我和本地大多數的研發人員一樣:之前胸懷大志,後來闖蕩幾年沒有成果;無法改變環境,只好改變自己以免落差太大太痛苦。然後說了一些Everybody want to be somebody, then nobody can be somebody之類應該逆向操作的話。意思是選工作時應該避開主流量大的產業,考慮他們這種做利基市場的公司。

產業的選擇我並不是沒有想過,不過還沒有到要決定的時間點。真正戳到我的,是他以受挫後自我調適來解釋我對工作態度轉換的原因。

其實我是感謝他的。不管他有什麼目的或純粹只是善意,我感謝各種促使我思考的刺激。

我當初認為自己會有那樣的改變,主要是因為由工作過程中所獲得的超過金錢的報酬,因此工作本身比酬勞重要。聽到這樣的解釋讓我不禁懷疑,我在寫那一篇Blog時是否在自己騙自己。

是有這種可能,十年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我很有可能在這段期間為了適應挫折不斷改變自己。也有可能這個改變如此漸進,以致改變深入心中毫不察覺。我無法仔細檢視我在這段時間的變化,所以沒有任何證據能確認對錯。不過經過再三思考,我的確相信工作本身帶給我的超過報酬,至少就目前而言。我可沒說報酬不重要,所以別打主意叫我做白工。

從小作文就不好,每每被老師批注結構鬆散沒有主題。想要釐清心中想法時更是無從著手,面對各種思緒夾雜而來,結果能寫出的往往不到十中之一。寫Blog部份是為了練習表達,更深的目的是想藉助文字探索自己。我相信不管如何一直寫應該能更接近我的目標。

4 則留言:

tu 提到...

認識自己,本來就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啊。

我也是經常感到困惑:究竟自己是想要、想做些什麼呢?

通常,這類的困惑並沒有答案。哲學的書籍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參考,但「解鈴還需繫鈴人」,自己的困惑,還是得自己去面對。

不管是因為挫折、還是為了更有競爭力,都可說是為了「適應環境」吧。或許不僅僅是人類,所有生物都有「為了適應環境而調整自己」的本能?

匿名 提到...

只是不要忘了往前走
時間久了
該有的東西,該看的風景
其實一個都少不了

mph 提到...

自覺是心智很晚成長的人, 不過總也是跌跌撞撞一路走到這個歲數了.

lyr要常來逛逛聊聊.

匿名 提到...

當白痴比較快樂說
"但願生兒愚且魯, 無災無難到公卿"
學你們弄了一個blog,但不曉得要寫什麼, 呵, 時到窮時句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