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4月 30, 2006

上課

同學離開T公司後去了D公司,有陣子接觸在談顧問的事。因為時間關係沒答應,只是承諾真有需要必須到現場再來算車馬費。上次替他們上了一堂課,當給同學面子沒開口要。

前兩天託同學的福又要去上一堂,第二次就不做人情了,直接開了一個中等的價,沒想到上完之後同學說連上次的份都幫我請了,真是得好好感謝同學。上次講的是數位相機影像處理管線的概念,這次本來要教白平衡與色彩校正,結果白平衡講完兩小時就過去了,其他內容只能另外再約時間,就讓D公司多請我一頓吧。

這次的投影片花了兩三天準備,雖然時間很花時間,但是能把自己知道的東西整理澄清再寫出,實在是很棒的一件事。寫完從頭審視內容時,卻不禁有點猶豫。雖然基於保密考量不寫出實作細節,但是可公開的部份已經是知無不言了。即使大部份內容都是外面公開的資料,裡頭畢竟還是有很多個人經驗和心得。如果自己不是要離開這家公司,甚至考慮離開這個產業,真的肯這麼公開地講嗎?

我以前相信知識是應該要散播出去的,那時候我會說「知識的分享產生力量」。我想我現在還是這樣相信,不過有兩件原因讓我漸漸有點遲疑。首先是自己的能力狀態逐漸下降,在別人都留一手的情況下,完全開放似乎會降低競爭力,對自己是很危險的。

第二個原因是對於知識傳遞效果的質疑。有很多知識不管講者如何開放如何努力,聽者吸收的效果還是很有限。既然知識其實不是那麼容易被別人吸收,應該能抵消我對競爭力下降的擔憂,更加放心繼續擁抱知識分享。有趣的是,這個原因反而讓我更加遲疑。

幾年前常常替部門的人上課,只要有大家應該知道的發現,就會自己或請成員整理後一起上個課。後來有一次和工程師一起工作,請他做了一連串的實驗後終於把問題解決掉。到實驗的後期我才突然發現,他到那時候才真正瞭解當初我上課上過好幾次的內容。他是很聰明的人,不過或許正因為聰明,當初沒有深思就自認為懂了。或許稍笨一點的人反而會仔細把它弄懂。或許根本就是我表達能力太差,這當然也是有可能的。

拉裡拉雜地扯了一堆,我想我還是會繼續相信這件事。我認為這些態度和其他對工作的觀點,其實已經成為我的價值之一,當我愈來愈偏離技術角色時,這些價值或許會愈來愈重要吧。還有就是個性吧,要一個大嘴巴閉嘴是很難的,我也是如此。

2 則留言:

tu 提到...

知識的傳承,「本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啊。

即使是很聰明的人,也很難只經過「上課」而了解並吸收知識的內容吧。這也是為什麼「實際動手做」會那麼重要的原因之一。

被掛掉的阿尼 提到...

問題是, 很多人都以為, 只要簡單的聽一下, 就會了, 如果不會, 表示老師不會講, 最後, 最是名嘴最吃香, 因為大家都學會講大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