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15, 2006

讀書筆記:有效的管理者

原名是The Effective Executive,這個字現在好像很了不起,執行長叫CEO,但是書裡寫的其實是很平凡的定義:管理者。1966年的書,中文版是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出版的,書只有240頁,沒有圖全是字,但是內容歷久彌新,比現在動不動就是五百頁起跳的大磚頭好看太多了。斷斷續續看了很久,今天下午到麥當勞坐坐,花了一個多小時把剩下的看完了。

本書由Do right thing的有效性開始,指陳有效的管理是可以學習的。首先定義管理者為能因職位或知識影響組織成果的人。然後討論組織中管理者沒法改以的現實:時間為他人所擁有、易陷溺於日常作業、處於組織中需靠他人才能有成果、處於組織中無法直接接觸外界。而解決的方法唯有提升有效性。

作者接著提出管理者改善有效性的五個方法:
  1. 管理時間:記錄時間、管理時間、集中使用。
  2. 重視對外貢獻:我可以做出什麼貢獻?
  3. 重視長處:沒有無缺點人,企業應該是用平凡人做不平凡事,職位設計很重要。
  4. 專心(優先度):優後(posterioritize),重點有勇氣去優後。
  5. 做有效的決策:這一篇講得最精彩,其實就是高層次的問題解決,著重的是概念性及方向性。先透徹思考該決定什麼,再研究決策所用的原則。
決策五要素:
  1. 確實了解問題本質(近乎QBQ):很多時候會把持續的問題誤作為偶發狀況,但是處理的原則是不同的。
  2. 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所需的規範(邊界條件):互相衝突的邊界條件往往會齫出不可能成立的決策。
  3. 仔細思者能滿足邊界條件的正確途徑,再考慮必要的妥協、適應及讓步:正確正當優於能為人接受(妥協)。
  4. 決策方案及執行方法:可行的實施方案,包括人、方法、做什麼、步驟...
  5. 執行時搜集回饋以檢核決策的適用性及有效性。
作者認為所謂有效決策,是由「見解(opinions)」開始再去印證,而不是由搜集事實開始。另外「意見衝突才有好決策」,反面意見可以作為替代方案,還能激盪想法。另外決策前應考慮是否真的需要,或許根本沒有需要。

彼得杜立克實在不愧是大師,雖然看過的管理書籍不多,但是大部份重要的概念都在本書中深入探討或提及。個人雖然沒什麼管理資歷,但如果往後有人問及,我必定會推薦這一本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