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月 31, 2006

亂寫

忘了是中時還是聯合,反正有讓讀者投書寫家人關係的半個版面,比如是婆媳、夫妻、親子、兄弟等等。大概是上星期吧有一篇看到挺有意思的,作者好像是媳婦吧,婆婆吃素又怕殺生,家裡殺雞見血的事都交給她做。有次過節婆婆拿了兩隻雞來讓她殺,後來小姪女有提了兩袋蟹請她處理,卻待在門邊看。作者叫小孩來幫忙,卻聽到姪女說:「阿媽說殺生不好,會下地獄」,作者當場把蟹放回袋子,跟小孩說自己手扭傷了,好幾個月不能動刀,要她們去找婆婆處理。聽說婆婆嚇得拼命唸阿彌陀佛。

其實我也不太記得文章細節,大概有三分之一是瞎掰的,不過應該沒有扭曲作者的意思:你覺得這樣不好,自己不做叫我做是什麼意思呢?我就活該下地獄嗎?以前在學校腳踏車停一陣子,籃子裡後座上甚至座塾上都會跑出莫名其妙的飲料空瓶空罐。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大概從小被教育隨地丟垃圾很不好,放在人家籃子裡就不會覺得不好意思了。當然不是說隨地亂丟是好的,不過對我來說這種行為比隨地亂丟還要更差勁,和前面那位婆婆其實沒啥不同,只是在騙自己說:我沒有做壞事,這樣不算壞事,做壞事的是別人...

不過人就是這樣,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不斷地找藉口,能坦然去面對的反而成為異類。

在這種文字後面接著慶賀似乎怪怪的。不過也沒關係啦,祝各位2007年新年快樂。
=== end ===

看到三個小朋友(疑似)在偷漫畫

今天和廖去三峽。照慣例她忙她的,我先去麥當勞看報紙,再去漫畫出租店消磨時間(內閱不論大小本一律五元,真是便宜)。

選好書坐定翻了幾頁,對面原本三個小女生大概看完了,嘰嘰喳喳很吵就抬頭看了一下,結果看到她們一邊說這本很好看,一邊把一本漫畫塞入包包拉好拉鏈,其中有個看到我卻目無表情地繼續,另外一個把椅邊四五本漫畫拿到放到結帳櫃台桌上,然後三個人就一起走了。

我比較不爽的是自己竟然一下沒意會過來,什麼事都沒做就看著她們走了。想想至少應該問一聲:「那是你們帶來的書嗎?」或是「你們在幹什麼?」
=== end ===

星期五, 12月 29, 2006

雜誌報導產生器

雜誌報導產生器應該是舊新聞了,看到克萊爾胡搞之後決定來試試,看別人玩跟自己親身體驗果然是不一樣的。有些東西兒童不宜,自認精神年齡未成年的就別繼續往下看吧。

知識經濟時代,動物公司mph和他的相機

—以相機起家的動物公司,過去三年在執行長mph帶領下,徹底扭轉以往技術至上的思維,研發與購併雙管齊下,走出研發市場框架,即便面臨市場殺價競爭,淨利仍躍升五十一倍,毛利維持九成以上。

作者:汪文嚎


pic5

初秋的富士山,陽光依舊毒辣。十月四日,高雄港碼頭一片吆喝聲,一輛大拖車拖了一艘長達七十八呎、造價超過新台幣七千萬元的相機,緩緩駛進碼頭;接著,大吊車吊起相機放入水中,動物公司生產的最新型相機正式下水。

翻開權威刊物的最新調查,二○○四至二○○五年全球前四十大研發公司排行榜,動物公司除了在國際舞台位居前茅,在台灣,則是排名第一。「做台灣第一,沒什麼了不起。但總產量要累積成台灣第一、還要能擠進國際舞台,卻是一段耕耘超過三年的轉型之路。 」mph說。

動物公司集團擁有五十六家子公司。動物公司,一般人很陌生,但它不但擁有全球最大專業相機代工廠、也是最大的數位化相機供應廠,集團總營業額超過九兆一千三百七十億元。總言之,它是全球最大相機垂直整合王國。

集團工廠遍布台灣、中國大陸、菲律賓。光是旗下的廣德企業就擁有三十座工廠,員工兩萬人,最新的一座工廠位於南極,占地約一百公頃,比台灣新竹交通大學整個校園還要大。

「山川壯麗物產豐隆」

七年級前段的mph外表看起來披頭散髮,說話時洋溢著一種像流氓的神采。「那個時候環境實在是非常的風雨飄搖。」mph將手中五公升裝的不滲水CC Lemon一飲而盡,拿起身邊的艷花明芙,撚了撚煙灰,接著說。「不過,就算環境是多麼的風雨飄搖,我依然相信,『有那麼嚴重嗎? 』。」

mph的座右銘是「山川壯麗物產豐隆」,他便是靠著這樣的精神,刻苦走來。「嗯…嗯…的確,就是那樣,不過,嗯…嗯…哈哈,不是啦,其實是,嗯,對 對對!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你一下,我其實沒有那麼的那個…那個?你問那個?就是那個啊!對,其實我並沒有那麼那個,我這個人其實是比較那個的。」mph散發 著不凡的樂觀與自信。

mph出身於一個做出這麼東西的變態的家庭,父親是韋小寶,母親則是何秀莉,從小灌輸mph傳統做出這麼東西的變態的教育,在大學時主修中了樂透明 年不幹與爛人去給狗X啦,同時也修習了俄、德、法、義、美、日、英、澳八國語文,在這樣一段平淡的日子中,mph卻深深體會到了僵化教育體制下的不足。 「這樣的日子,不是我要的!」在大學的第三年,mph便著手創辦動物公司。

作為韋小寶的兒女,他的辛酸沒人知。做得好,人家會說,就算他做的是研發,可是還是歸功於他是韋小寶的兒女,是父親的庇佑;做得不好,人家說他是敗家子。壓力沈重的mph,卻不躁進的從細節開始扎根。

年營收成天文數字、擁有九大事業部的動物公司集團,內部的組織管理,也有一套聰明機制,那就是技委會。目前動物公司集團有二十多個技委會,mph形 容,這是跨事業部的橫向單位,包括引進新技術、設備採購、人才審核及招募等,都有專職的技委會,固定時間召開會議,每一個技委都會親自參加。

說多慘有多慘

在獲得巨幅獲利後,市場上,競爭壓力隨著低價風潮湧至。動物公司最主要的對手傷天害理集團發動全面割喉戰,不但用菜刀割喉,還用六五步槍刺刀、日本 武士刀、雪飲寶刀、西瓜刀、鳳梨刀、油畫刀、拆信刀、牛排刀還有奶油刀割喉,導致商業談判時人人戴上安全帽與圍巾自危;每間倉庫都傳出監守自盜,公司財務 也被外包的清潔公司掏空。…儘管如此,這都不能夠動搖mph堅持發展研發產業的決心。

這時候mph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伴侶—Keroro,帶領他開始閱讀《夫妻成長日記》,給了他精神上的支持。「如果那時候沒有Keroro的話,我真的不知道我會怎麼辦,」mph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那時候,我真的差點要去愛假了!」

mph認為,追求財富的同時也可以保持心靈富足。當大家認為,商場如同戰場,充滿欺騙、爭奪,mph卻在接受專訪時強調,那樣思惟是無用的舊系統;只要用正面的態度,讓別人快樂,自然能兼顧自己的財富和快樂,走出商場的黑暗森林。

市場分析師查爾斯認為,品牌是動物公司接下來的發展關鍵。

明年七月十五日mph即將帶著動物公司前往冥王星發展。mph會交出一張怎樣的成績單?讓我們拭目以待。



糟糕,玩上癮了。

mph:研發比科技更具前瞻
—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mph依然脫穎而出,他到底有什麼致勝秘訣?

作者:劉祥杭

為紓解緊鄰中科的大肚山花園公墓,每逢清明節必塞車的窘境,台中市政府今年向動物公司求援,希望他們能提供停車場成為公車轉運站。

「這怎麼可以,我們自己的客人也要停車呀」、「一天可湧入幾千位顧客耶,又是假日,客人一定會抱怨的啦」……員工七嘴八舌地回絕市政府的要求。不過董事長mph卻二話不說,一口答應,員工一片譁然。

「捨三天生意,卻可以換來未來二十年的生意,這麼好的事情一定要做!」對無法理解的員工,mph說,一旦停車場開放為接駁站,必定帶來龐大廣告效益,他的遠見說服了員工。

「先捨後得、不短視近利,是他的大智慧!」事業合作夥伴查爾斯,一語道破了mph的經營哲學。

去年動物公司登陸日本市場後,市占率便高達六成,營收達五千五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六十億元),為第二名的兩倍,稅後淨利五百二十九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百五十億元),高於台灣股王宏達電,市值高達一兆二千萬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千四百億元),更驚人的是,動物公司所創下的營收成長紀錄,連聞名全球的豐田汽車也無法達到此一卓越成績。
「山川壯麗物產豐隆」

七年級前段的mph外表看起來披頭散髮,說話時洋溢著一種像流氓的神采。「那個時候環境實在是非常的風雨飄搖。」mph喝了一口手中的不滲水CC Lemon,揉一揉身邊的艷花明芙,接著說。「不過,就算環境是多麼的風雨飄搖,我依然相信,『有那麼嚴重嗎? 』。」

mph的座右銘是「山川壯麗物產豐隆」,他便是靠著這樣的精神,刻苦走來。「嗯…嗯…的確,就是那樣,不過,嗯…嗯…哈哈,不是啦,其實是,嗯,對對對!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你一下,我其實沒有那麼的那個…那個?你問那個?就是那個啊!對,其實我並沒有那麼那個,我這個人其實是比較那個的。」mph散發著不凡的樂觀與自信。

mph出身於一個做出這麼東西的變態的家庭,父親是韋小寶,母親則是何秀莉,從小灌輸mph傳統做出這麼東西的變態的教育,在大學時主修中了樂透明年不幹與爛人去給狗X啦,同時也修習了俄、德、法、義、美、日、英、澳八國語文,在這樣一段平淡的日子中,mph卻深深體會到了僵化教育體制下的不足。「這樣的日子,不是我要的!」在大學的第三年,mph便著手創辦動物公司。

作為韋小寶的兒女,他的辛酸沒人知。做得好,人家會說,就算他做的是研發,可是還是歸功於他是韋小寶的兒女,是父親的庇佑;做得不好,人家說他是敗家子。壓力沈重的mph,卻不躁進的從細節開始扎根。

他對技術的要求,表現在不斷追根究柢的個性。對於一個技術,他都會追問究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他不要員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到現在他都會要求幹部回去重翻大學念的教科書,「他認為這些基本理論都可以驗證現在的技術,數字都只是表象。」一位群創的高階幹部透露。因此現在mph還是把大學的教科書放在身邊,隨時參考。
逆境中求生存

即使創業時成績耀眼,mph在第一年中卻遇到了空前的挫折,每天平均被詐騙5.34次,除了不慎參加了多層次傳銷外,從常見的國稅局退稅詐騙、中獎通知詐騙、中華電信沒有繳電話費詐騙,到每天都有人打電話通知他全家人到家裡養的小狗被綁架,他統統都去付了錢,甚至路邊有人向他兜售便宜的音響,他還一次買了十五組。…儘管如此,這都不能夠動搖mph堅持發展研發產業的決心。

這時候mph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伴侶—Keroro,帶領他開始閱讀《夫妻成長日記》,給了他精神上的支持。「如果那時候沒有Keroro的話,我真的不知道我會怎麼辦,」mph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那時候,我真的差點要去愛假了!」

mph認為,追求財富的同時也可以保持心靈富足。當大家認為,商場如同戰場,充滿欺騙、爭奪,mph卻在接受專訪時強調,那樣思惟是無用的舊系統;只要用正面的態度,讓別人快樂,自然能兼顧自己的財富和快樂,走出商場的黑暗森林。

mph正要帶著動物公司前往冥王星發展。查爾斯認識mph已經長達十年之久,三年來,看到mph怎樣一步一腳印走向成功。「認識這麼久,我必須要說,mph,真的,他,真的很不簡單。」查爾斯這麼說。
=== end ===

星期六, 12月 23, 2006

吃到飽

因為要把信用卡紅利用掉,去換了兩張福華的下午茶券。

這兩張餐券得來不易,先是在網站上選錯,錯買成台中的福華,C銀行的服務小姐竟然說不能反悔,打了兩次電話才搞定。然後等了好久還不來,再打電話去問,服務小姐調了快遞簽單,傳過來一看真是笑話,明明是有管理員的住家,簽收單上卻隨便寫個姓還勾選「同事」關係,擺明就是被快遞幹走了。連絡了幾天沒有明確的進展,後來打去問他們要花多少時間處理,等他們說的時間過了就要去報案。突然有一天去拿信時就看到餐券來了,也不知道是小偷吐出來還是補寄的。

雖然一波三折但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昨天預約了位置,今天下午抱著餓扁扁的肚子準備大吃,結果再度確認一件事:我們兩個的確已經到了無法吃「吃到飽」的年紀了。當時想到不禁想到,All You Can Eat的中譯其實不是「吃到飽」,而是很挑釁的「有本事就吃啊,看你能吃多少」。

今天福華中庭下午茶的菜還算不錯,不過肚子不爭氣,一人兩三盤就把我們倆解決了。唉...
=== end ===

星期一, 12月 18, 2006

夭壽哦

手機通信費原來要這樣子賺的啊。
Marginal Prince —月桂樹的王子們,Wikipedia也有資料
=== end ===

星期六, 12月 16, 2006

有志青年

當我說有志青年時,其實並不是要說志業什麼的。工作場所中常會有些人抱怨公司多麼的不好,老闆如何如何,同事又如何如何,最後說要不是這樣他會如何如何。對我來說這已經算有「志」了,不過或許其實只是抱怨而已。既然如何有抱負,為什麼不嘗試改變或者乾脆換個地方。

有些人談事情總會兩極化,不是零就是無限大。比如在工作上是否要到奉獻犧牲的地步是因人而異的,至少我本人是不會想做到那種程度的。但是由「拿命去換錢」到「終生志業」之間有著種種的可能性。對我來說,同樣是要工作,做得好一點,有成就感一點,讓工作的時間過得比較愉快,這不是比較好嗎?

生命本來就在分分秒秒中渡過,對我來說不管是工作還是其他,能主動有意識地體察或控制經歷的過程,才能說得上不浪費。會寫網誌,在記錄的同時其實也想把它當作整理面對自己的工具。不過對現在的我來說,很多很多還只是種理想。
=== end ===

星期五, 12月 08, 2006

由某老師想起

想想我在某方面還是得感謝某老師。畢竟是他促成我回學校唸碩士的(雖然有自己的目的);畢竟他花了時間修正我論文文句;畢竟因為他的緣故我多看了幾本書,多修了幾門有趣的課,把某些東西弄得更清楚,也多認識了一些人。不過當我想到現實的種種,還是很難讓我衷心去謝謝某老師。

某些人總是比較契合,來往單純只是因為合得來;也有某些人純粹為了實際利益。當然更多人是在兩者之間飄盪,畢竟極端通常是少數。我想我比較傾向前者,會假設朋友就是朋友,同學就是同學,而利益關係是另外一回事。當意識到某人其實是為了獲得實際利益才接近時,我會變得非常抗拒,我會把自己切換成計較的模式,衡量每個付出是否有對稱的收獲。大概是因為有這種情緒轉才會對某老師如此厭惡吧。

或許這種想法有點天真,但是我覺得分清楚其實還不錯,只是有時候會失望罷了。當朋友的不敢說能兩肋插刀,能幫得上忙的都會儘量幫。如果必須計較利益,那就拿多少錢做多少事吧。難的是世事多是兩者混雜,很少能一刀兩斷。而且現實與否純是個人主觀認定,只能在心中畫一條模糊的線,太太超過就拒絕往來囉。

重要的是不要自己騙自己,明明就是利益關係卻幻想彼此有情誼,難過又不值啊。
=== end ===

星期四, 12月 07, 2006

問題轉換與其他

真是巧,剛想寫東西eBlogger就掛點了,直到剛剛才又醒過來。

轉換問題的形式實在是個很強力的工具,雖然早已知道也運用過,但是看到這個例子還是忍不住讚嘆其巧妙。
兩人輪流選1-9中間的數字,選過的不能再選。選過的數字中能挑出三個的和為15就贏了。
剛看時候霧煞煞,偷看答案竟然畫了一個數字魔方陣,然後要你想想井字遊戲。
8 3 4
1 5 9
6 7 2
真了不起!


Fast InvSqrt()
逛苦牢的最後一年逛到一篇快速計算平方根倒數,原站現在好像連不上,基本上就是段神奇的程式碼。這裡有篇追追追想要找出原作者,裡面有列出程式;某數學教授還做了推導。這位Lomont教授看起來對這種東西很熟,類似題材的論文一大落。這也是挺神奇的東西。

至高點
讀者怨出版社,編譯怨譯者,譯者也怨編譯,另外還有怪裝術。哈哈,制高點,怪裝術,這個也了不起。
=== end ===

星期二, 12月 05, 2006

同情心?

廖轉來一個連結,她正在看那本小說,蠻有趣的是主人的回答

我倒是看不出去那家店買書哪裡扯上「同情心」這三個字了,大概他覺得這家店做不起來,去買書的都是好心人士吧,就跟領養棄貓或在施捨窮人一樣吧。令人難過的是,在某方面他或許是對的。

極討厭iCash,卻被逼買了,由於公司下午茶改成用iCash發,當場被7-11這家黑店坑了一百元。既然被迫用了,只好努力的用吧。
=== end ===

星期日, 12月 03, 2006

半個月囉

嘿,又半個月過去了耶。

在我現在的生活中,寫網誌似乎排名很後面,或許是工作多起來了吧。時間不是主要的問題,反正回家的時間還是差不多,閒下來時也還是看書上網漫畫下載還有小遊戲。主要是沒有那個心情,偶而遇到想寫的事,卻懶得去細細思索。

有張前公司福委會發的溫泉旅館住宿券一直沒有用,前陣子想用才發現挺熱門的,當週末的房間都訂不到,隔周五晚上的房間也滿了,只好多花一千元升等。不過換來相等大的房間,比原來多了一間大和室,就著小桌子喝酒聊天看電視也不錯。好像第一次和廖去這種地方住宿泡溫泉,還帶了瓶紅酒加上藍乳酪,可惜乳酪味道太重,兩個人都受不了,稍稍體會老外初嘗臭豆腐的心情。

晚餐在新北投吃,本來查到一家Zaza歐式餐廰評價不錯,網站和電話卻都不通,最後發現半個月前結束營業了。後來改吃一家素食餐廳,評價似乎也不錯。到達時有點驚訝,周五晚七點,距新北投捷運站兩分鐘的路程,就在新北投公園邊,但是能容納五十人的餐廳連我們才總共六個客人。一家關門另一家客數寥寥,新北投的市況有慘到這樣嗎?

住這一晚直到退房,在房內個人池泡了四到五趟,皮膚真的有變光滑許多,不過兩個人都一樣不耐熱,每次泡不到十五分鐘就要出來冷卻一下。聽說泡熱水不要泡過心臟,實際上整個身體泡下去也是夠辛苦的。

第二天廖想去小小書房,參加下午的科幻小說活動。晚上去吃附近甚有名氣的上海菜三分俗氣,感覺卻和前次一樣。如果這家餐廳真的很道地,那只能說我們倆的口味和道地上海菜不對頭。

廖轉了一篇王文華刊在聯合報上的文章「五年級」,我看得樂不可支。說起來我和他同年,高中時的國文老師還時常盛讚某班的王同學文章寫得真好。之前努力消費自己的身體,到這個年紀這樣子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人老了,食物生活都變得敏感。以前胡亂吃喝熬夜不要緊,現在油脂多吃一點身體就會抗議,耳鳴嗚嗚地叫個不停。

之前待的公司都不大。畢業那年打工的公司不到廿人;退伍和陳老正開的那家一開始四個人,離開時也是卅人上下吧;待了七年的T公司到巔峰時台北辦公室也不到百人。現在這家動物公司(廖戲稱,因為名字諧音是某種動物)光是研發人員就號稱上千。

以前聽過一種說法在談大公司與小公司的差別。大意是說大公司人才濟濟,很厲害的人進去也是顆螺絲釘,要出頭不容易,但是高手雲集,眼界自然不同,不大會養成我最厲害的自大習性。在小公司時常身兼多職,很多事得自己去摸索,很快就能累積一些實務經驗,但是看的人少,很容易變得狂妄自傲。現在覺得這也只是籠統的說法罷了,對不同經驗不同層次的人來說都有差異。大公司裡面小工程師還好,那些幹經理幹頭頭的傲慢的可多著呢,而且股價愈高的愈誇張,把公司的成功當成自己的功勞也不少。學弟去宏X電面試,面試大頭氣焰之高態度之跩令他完全不想考慮。某個同事參與他朋友的新創公司,主管就以X碩血統自傲,結果連除錯觀念都不正確。當然這也可能是特例,不過我想符合的例子是不少的。

公司不同文化差異實在相當大,在前一家公司覺得研發團體的氣氛還不錯,不太會有人把責任推得很乾淨。同事散到各家不同的公司後,偶而聯絡時有抱怨新公司環境,又兼懷念當初的合作氣氛。我相信一來是不適應,但是的確有很多公司有著極度惡質的文化。

很多人邊抱怨邊想走卻又遲遲不離開,我覺得對一個有志青年來說,這是極為划不來的事情。領的那一些薪水,是遠遠抵不上被入社會那段有衝勁的時光。有時候看到一些資質不錯,卻在壞文化裡泡到爛了的人,其實是很惋惜的。當然這不表示我混得多好,或許有人就是喜歡當那個在泥裡悠游的烏龜。不過有些人並不是這種性子的,純粹就是泡爛了,而且泡得久了就回不來了,只能到處搞政治玩手段。Y同事去D公司,其實我是有點反對的,老闆是蠻有一套的,但是這種文化和這些人,受不了的會放棄公司,吸慣血的就抱緊著努力吸,吸到不能吸或被公司放棄為止。實在不希望Y變成這樣子。

這種情況下,如果你還是個有志青年,別浪費彼此時間,早走早好。什麼氣氛很好,同事情誼,知遇之恩,牽托的成分居多。不過如果心裡有別的盤算,那是另當別論。
=== end ===

星期三, 11月 15, 2006

奇怪的電話

搞不清楚是不是詐騙電話。

上課上到一半手機響了,怪怪的號碼(老共的號碼)加上怪怪的聲音指明找我,問我什麼時候要回廣東,給他裝死不承認還要我留話,叫「我」打回去大陸。問怎麼事也不講,最後掛了就不管他了。結果十五分鐘之後換一個大陸女聲打來,找「某某某」大哥,一樣裝死到底,對方就掛電話了。

剛接完第一通電話時稍為有點緊張,後來就沒事了。雖然外頭應該沒有資料會連在一起,不過還是趕緊打市話給老婆提醒一下。
=== end ===

星期日, 11月 12, 2006

某老師的續集

某老師 又來了
昨天接到某公司的求才email,說某老師介紹說我適合某職缺。不是告訴某老師已經去某公司了嗎?無言中...真是慶幸我已經不必再面對這位先生了。

2011/9/18
星期四跟某人A吃午飯,提到一些某老師的舊事和新事。再來筆記一下:

  • 原來他博二時在Group meeting時被某老師當眾罵服務不周,再這樣別想畢業,A當場反嗆不畢業就算了然後走人。過了半年有篇paper上了,想了想發mail問是否第二篇再上就可以畢業,某老師回答是。結果丟了四篇再畢業。
  • A前陣子面試某人,之前在公立研究單位做事,老闆鼓勵她去進修,很不幸地投入某老師門下。開學前就學到了服務老師的意義,然後唸了一學期就放棄,工作也辭了......
  • 另外一位博士班學弟,使命必達非常聽話,但考試不太行,資格考一直過不了就出去了。某老師要他重新考進來,這次過了三科,剩下那格某老師硬是去找負責的老師讓他過了。博士班唸了幾年,完全沒做研究,就是努力服務某老師的客戶們。某老師說不要擔心,一定會罩他的。我覺得與其這樣還不要早點出來上班,可是聽說這位學弟想找教職,我聽到整個傻眼,他不知道現在土博士很難找到教職,何況還沒有paper呢!
  • 去年(或今年初)某老師竟然透過董事長找到副總,要求試講並且簽顧問約,連合約都準備好寄過來了。基本上執行的人沒有人想簽,我也不是為他去一趟新竹,於是試講完就謝謝再聯絡了。

=== end ===

星期四, 11月 09, 2006

潔癖再度誤事

上星期去新竹,回來時怱忙間忘了收電源線,第二天到台北拿出NB才發現。趕緊趁電池還夠,把用的東西拷到公用PC上繼續。

這也沒什麼,在公用PC上做稍微慢一點,只是不能用雙螢幕不能上網(NB的IP已經申請上網權限)而已。

昨天把電源線拿回來,今天一早去把公用PC上的東西先拷出來然後殺掉,等到要和NB版本合併時才發現拷錯了。有ABC和DBC兩個目錄,我要的是DBC,卻拷了前者...更慘的是殺檔案時都會機械式地按住shift鍵,所以資源回收桶無用武之地。這次意外發生過好幾次了,卻總也是改不掉直接殺掉的習慣。唉...

還好上網找到freeware的undelete工具,兩小時之後終於搞定。不用重來真是可喜可賀。
=== end ===

星期六, 10月 28, 2006

小心詐騙

萬一你沒注意到這種手法,連過來請大家注意。
金魚的遭遇
=== end ===

星期三, 10月 25, 2006

半週記

坐公車上下班時當練英文聽力,把「世界是平的」的有聲書聽完了,198個MP3大約十幾個小時,真是漫長的過程。當初在書店翻得太快了,這書還是要逐頁看過比較好。

坐巴士去上班
去內湖坐公車還好,前幾天要去新竹開會,不想開車又沒有人載,想試看看直接進園區的亞聯客運,沒想到還真辛苦。

早上八點18分出門,坐一站公車轉捷運到公館,等坐上亞聯已經九點。巴士走北二高,還在龍潭停一站,到園區科技生活館是十點18分,不太會坐園區巴士,覺得不太遠就用走路的,走了廿分才抵達,於是總共花了兩小時廿分去上班...

下班也沒好多少,6:40離開辦公室,走20分到科技生活館,等了四十分才坐上走一高往台北的某客運,抵達承德路總站下車時是八點五十幾分,也差不多是兩小時廿分了。還害我們失去了一個愉快的18週年慶晚餐...

怎麼有人那麼愛打嘴炮
今天回某同事的信,回來回去回到很煩。搞不清楚是我太敏感,還是這人真的太愛耍嘴皮子。

提議要改某個功能,整理出來的卻是不一樣的東西;擔心這樣改太多影響客戶,回信卻牽托些有的沒的;給個兩全其美的解法,回來卻是嫌東嫌西,然後最後空一行再寫一句「還是照辦」。

雖然很煩,還是把情緒放空之後才回信。做事嘛,能獲得有意義的答案,讓事情繼續進行比較重要。

星期日, 10月 22, 2006

2006/10/22週記

週記又來了。

側錄
上星期在公司時突然發現,在乂上寫大姆碟的東西全都被側錄到某個內網的位址,於是好奇地用FileMon查了一陣子。雖然之前就有聽聞,親眼目睹後還是有點驚訝。不過那個側錄系統有點笨,本來就在大姆碟上的檔案,沒有讀寫也拼命側錄,結果只是要清乾淨大姆碟,也一直遇到「檔案使用中」的錯誤。笨程式...

辦公室桌椅
最近右手一直不舒服,到後來才發現辦公室的桌子太高(比舊公司高約九公分),搭配的高背椅雖然舒服,椅墊卻調不高。於是右手一直以誇張的外彎姿勢操作滑鼠,當然很不舒服。今天去會議室推了張平常的椅子,調高坐墊之後好多了,只是雙腳有點不著地的感覺,不過我都習慣盤腿,影響不大就是了。真是搞不清楚當初裝潢是怎麼想的...

流程改善
前幾天問同事有關某個工具的問題,工具是其他分公司的工程師寫的,有些部份相當不錯,不過也有不太好的地方。

在和那位同事討論途中,發現他會捨棄工具的某些功能不用,因此每當客戶提供新的資料,他就必須人工做一些剪貼及轉檔的工作。我覺得這並不好,可是對方似乎完全不以為異,之後的對話也因此開始有點辯解及挑戰的意味。我趕快把事情歸咎到我個人的習慣,轉移話題,請他把某些資料寄給我,然後就怱怱結束對話。

我相信過程中的步驟越多,出錯的機率也越大,後來在想很多事情時,都會特別注意,減少處理過程中人工介入的程度。雖然還不到流程改善狂的地方,不過對很多人來說,我已經有典型處女座A型的表現了。

我在工作上常會執著於某於過程上的細節,比如明明使用了IDE,為什麼還要打開命令列視窗,打CD命令跳到工作目錄,然後在IDE與命令列間不斷切換,一直輸入"make xxxx=1 yyyy=0"編譯,編譯成功後還要用另一隻GUI程式進行燒錄。我喜歡改完程式後在IDE裡按個鍵,就能全部一次做好,編譯成功會自動燒錄並RESET,不成功就在IDE內直接連結錯誤訊息與程式碼,讓我看到哪一個檔的哪一行錯了。這在PC或Web開發的IDE上不是像空氣一樣自然嗎?這些寫軔體的人怎麼了?

又比如說,具備LCD的電子裝置通常由於容量有限,字串和字型都需要特別管理。增加一個文字訊息通常都會影響字串表和字型表。而我接觸過的軔體平台在字串及字型維護上幾乎全都是失敗的,很少能讓這個動作全自動或儘量減少人工操作。

改善流程一般說來有兩種意義:節省時間以及避免錯誤。不作改變不般有幾種原因:

  1. 改善並不一定能節省時間
    這是最實際的理由,而且也是很多改善行動的盲點。由另一個觀點來看,過早對程式碼最佳化其實就是典型的例子。前兩天才看到一篇文章,說某個著名軟體在進行改版時,發現有些原本最佳化的程式的執行時間會因此倍增,於是團隊內就出現正反意見相持不下,直到某人做了徹底的模擬才停息。結果模擬發現長期密集執行(超過一兩天)的時間只會多三秒。

    這個理由最大的問題在於「不一定」,那個軟體做了模擬,那你呢?在說不之前,有沒有量過某些時常重複的循環要花多少時間呢?這聽起來有點令人毛骨悚然,讓我想起在工廠搞作業研究的那豦:某個作業流程現在需要30秒,理論上可以縮在12秒,原因是作業員訓練不足,生產線長要加強訓練,另外生產線安排不良,應該如何如何...其實這是不同的情況。任何事情到了極端都會變得很可怕(XP也是嗎?)。有人做得這麼絕,讓事情變得很恐怖,那只是告訴我們別做到這麼極端,很多事本來就自有其合理的範圍。


  2. 覺得沒有差別
    有些人會認為既然無法節省時間,改變就沒什麼意義了。這樣想通常是直接用時間來計算成本效益。但是實際的成本和效益是很難計算的,只考慮時間就忽略了改善後避免出錯的效益。

    最近在看設計心理學(對岸譯本,原書是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的掃瞄版,這是本只有兩百多頁的小書。第五章To Err is Human討論人出錯的各種狀況,譯本翻成「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也很貼切。這一章說的是人出錯才是正常,並且探討各種出錯的機制。而整本書以人容易出錯來解釋各種設計的原理,我覺得很有趣。

    如果改以避免出錯為著眼點,改善流程的意義就很大了。有些事情一年只做一次,應該不值得去整理。但是我敢保證,這種事一般人根本記不住,等到要做的時候必定手忙腳亂。稍有條理的人會特地把步驟寫下來,需要時再挖出來照做,不過通常還是需要花點時間進入狀況。如果這些動作能自動化,讓整個過程自己進行,就能減少出錯機會,也不需要記那麼多東西。年紀越大越覺得人的記憶力不可靠,即使目前對這顆腦袋還有點信心,也不敢去賭自己完全不會忘記事情。


  3. 知道應該但是不想去做
    或許這才是最複雜而真實的原因。有人會把等待的時間當作藉口,讓自己覺得自己好像有在做事,只是機器太慢所以做不好。有人是真正知道這很浪費,但是件它來圖一點喘息的時間。隱約記得某人寫過:流程越改善,對專業的要求也越高,自然對人的壓力也越大。極度的壓榨時間只要讓自己無法承受。但這還是到回到老問題:有必要做到那麼極端嗎?

    想混時間的話就不要去改,想想重新編譯一次程式足夠去喝杯咖啡的時代(我生不逢時沒有遇上),那是多麼的愜意啊,改過程式二十分鐘編譯才十分鐘,一天八小時make十六次就可以下班了。


像我這種人很容易流於改善枝節,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改。但我還是覺得,當某一件事每天要做很多次,或是每次做都要花時間回憶一下或再查查看,就留個文件或花點工夫自動化吧。我覺得改善的意義,就是把精力時間省下來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這個其實是流程改善最容易發生的盲點。一直著重於細微流程,卻忽略真正的目的是要完成什麼。

或許真正的問題是時間節省下來要做什麼,像某人(就是我啦)每天回家就是漫畫卡通遊戲上網和下載。改善吃飯煮菜洗澡的過程,把時間省下來好進一步虐待自己的身體嗎?

這樣說並不公道,工作和生活畢竟是兩回事。只是以工作的立場來看,就是希望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改善流程能減少出錯的機會,又能空出珍貴的時間可以少加點班,不管如何都應該做的。

星期一, 10月 09, 2006

翻譯

昨晚一時興起又去譯了半篇文章,邊做邊覺得自己還是挺喜歡翻譯的。

喜歡解譯另一種語文時的解謎感覺,喜歡看不懂或不確定時找資料找答案的過程,也喜歡寫成中文時反覆讀出順句的過程。這其實和寫程式也挺像的,如果是由神秘難解的規格開始的話。

那翻譯的過程中討厭些什麼呢?

討厭那重重疊疊的子句,怎麼翻都翻不通順。討厭自己看錯翻錯,更討厭的對文中所述不甚贊同,不想譯出還是得逐句寫下,彷彿違背自身意願般的。

如果是校稿的話,最討厭的當然是那種亂亂譯的句子。不過改正之後還是會因為小小的優越感而帶來小小的喜悅。
=== end ===

星期六, 10月 07, 2006

亂寫

真的是很奇怪,在家裡還是不太有心思寫東西,做事時卻沒來由地想到,不忙的話就敲成文字檔,等有空有心情再放上來。

常聽到有人被指控「位置換了連腦袋就換了」,我在想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立場不同,做事的方法就不一樣。在甲公司就沒有保守乙公司事情的義務,換到乙公司自然就應該守口如瓶。同一級的人大家一齊摸魚很正常,但是當主管扛績效自然要盯緊一點。

我覺得換不換腦袋,指的指個人的信念而不是這些事務性的東西。如果我相信人很重要,那麼不管到哪都會重視人。萬一有一天當我身處高層,做決策時卻只管利益而忽略人的價值,那麼我就真的是換了腦袋。如果把很多東西混雜在一起,事情永遠都會釐不清楚。

先天的限制固然重要,但其實那條無形界限究竟在哪裡是沒有人知道的;即使大約曉得也不可能明確劃出來,這就有點像很多數學證明命題,你或許可以證明某個東西介於1.5N和2N間,但你永遠不知道它確實的位置,隨便估計即使只有一線之隔,實際上或許天差地遠。更何況那條界限是否如此確實,恐怕也有待商確。這樣子知道有限制而悲觀,似乎有點言之過早。

我認為看到什麼會覺得心往神向或是契合,人生經歷的影響絕對不會比先天基因少。這個答案或許存在基因之中,但或許這也只是基因容許的很多答案之一吧。

人不容易改變也不一定要改變,隨便寫寫罷了。

噢,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請人

適應了新公司的行程,又開始有點時間可以看東看西了。這兩天看了一篇"Good Agile, Bad Agile"和另一篇"Hiring Great Developers?",講得都很有道理,我看了之後對於找人這件事有點東西想寫。

很久之前的大老闆是HP出來的,偶而都會聽到他說HP這家公司有多麼的好,新人進來有多麼完整的訓練。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話之一,就是面試時若有一點點在意就寧可不要,所謂寧缺勿濫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這個原則真是很有道理,等到想實際應用就遇到問題了。當時待的是家小公司,名聲不響薪水又不高,實在很難吸引到好的人。再挑剔一點就根本找不到人,原則再好沒有人要怎麼做事呢?其實當時什麼都不懂,面試什麼的其實都是瞎攪和。

混了幾年之後,自然而然跑出另一個原則:找不到頂尖的人,那就求其次找些沒那麼好的人來。好好培養再加上合作,即使達不到A級,能做到B+甚至A-也不錯。實際上也真行得通,當初的團隊也就是這樣慢慢地建起來。

又經過了幾年,慢慢覺得當初的寧缺勿濫其實還是很有道理。標準寬一點就會失誤,有時候反而請到一些麻煩。尤其是聰明的人,在面試時會把各種問題隱藏起來,相處久了才會發現。不過即使精挑細選,又怎能保證絕對不出差錯呢?現在覺得這所有的原則不過是參考罷了,永遠有更好的原則,最後下決定的還是自己。

星期一, 9月 25, 2006

雜記

不會吧,NB的三個USB槽都用完了!
USB滑鼠一個;需要用RS232看除錯訊息,所以USB對RS232轉接器再佔掉一個;跑的軟體需要USB鎖,第三個也用掉了。

結果這套軟體跑起來需要用USB連上硬體,於是USB槽就不夠用啦。USB hub放在家裡沒帶出來,啊.....只好犧牲滑鼠,改用觸控板。

===
「寫程式就是抄啊!」廖在BBS上看到這樣的言論,當時忙著踩地雷,後來想想就把一些想法整理出來。

其實也沒有不對啦,天底下可以寫的程式那麼多,不抄一抄怎麼寫得完呢?不過我第一個想到的念頭,卻是艾西莫夫基地第一部裡,端點星首任市長說的一段情節。

裡面提到帝國的總理大臣道爾文(這名字譯得有意思)大人來到偏遠的端點星,公餘和馬洛談到他對歷史很有興趣,但是作法卻是窮搜各家文獻作整理比較,對親臨現象調查嗤之以鼻。哈丁事後藉此延伸,評論帝國沒落的狀況。

這反映了抄程式的心態之一:這麼多人在寫這些程式,我大概不會做得比別人好,既然所以何必自己做呢。

這裡面牽涉到一個問題,寫程式究竟是開創性的工作,還是常規性的作業。答案當然是兩者兼有,甚至在同一個狀況下同一隻程式,也因程式員的心態而完全不同。如果是開創性的事情,大概是找不到東西抄的,你就乖乖自己寫吧。

那麼若是常規性的作業,就一定得要抄嗎?這就和上課寫作業一樣,自己絞盡腦汁寫出來的不一定會比抄來的要好,但是所獲得的絕對是不同的。如果想要練習,當然是自己寫一遍會比較好。只想交差了事那就抄吧。

如果一隻程式寫過許多遍,真的就沒有自己寫的價值嗎?我覺得還是有的,當你的經驗和能力逐漸成長,同一隻程式寫出來的東西就是不一樣。有的人把自己的重要程式寫過再重寫,一版比一版更好更成熟。程式可以抄,這種進化要去哪裡抄呢?

如果由商業來看,非核心的部份儘管抄,但是核心的東西最好是自己寫,否則就沒有什麼差別和價值了。如果自己寫的比不上別人,技術上也沒什麼好做的。這時候公司的價值絕對不在你身上,臉皮薄就回家吃自己,不在意就賴在公司做個米蟲吧。這樣子到處抄抄程式倒是很正常的。BBS上舉得例子是YUV轉RGB,即使是這種爛掉的東西,在電腦史上的某些階段,還是有些公司靠著效率最佳化的這種程式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另一種抄程式的心態是覺得要寫的東西很無聊,不必花精神工夫去寫,這其實和前者差不了多少,自卑和自大其實只是一線之隔。

這樣寫好像把抄程式寫到一無是處,這當然不是事實,會抄才會進步,很多東西都是在抄的過程中學到的,只不過直接把寫程式想成抄程式,實在是太一廂情願了。
=== end ===

星期六, 9月 23, 2006

寫週記

雖然還沒有真正忙碌,新環境的陌生感和焦慮卻讓自己完全不想寫東西,真真正正變成在寫週記了。

昨天遇到一個怪怪的問題,之前曾發現但沒仔細查。

現在的開發環境是CYGWIN,第一次在我的NB上make時就不太正常,但是重做就過了。出來的東西不太正常,但與之前的版本交叉比對,知道是程式被改壞了,就把make的偶發問題丟在一邊。

之後都是在處理文件及規劃工作,不太有機會接觸程式碼。昨天心血來潮,就把最新的程式倒出來試。沒想到在make時很快就出現vfork的錯誤,訊息是「需要的資源暫時不存在」。即使在沒出錯的時候,編譯動作也變得非常的慢。

拿出工作清單看看,有隻叫LVPrcMon的吃掉了60-70%的CPU時間。谷歌大神說這是Logitech Process Monitor,是隻Webcam特效輔助程式,可是NB附的webcam是掛Acer牌子的啊!?由驅動程式往下追,原來底層是用Logitech的driver,不知道是ODM還是...

把和Logitech有關的服務全部停掉,CYGWIN似乎就正常了。不過重開之後webcam不會動了,這沒關係,這麼爛的東西不用比較好。我猜LVPrcMon用的某些同步機制剛好和cygwin一樣,於是...能撞上這種東西,運氣也真夠好的。

===

上星期看了約莫二十小時的教育訓練影片,都是當初上課時錄起來的。為了能更快速地進入狀況,有好幾天幾乎什麼事都沒做,整天就在看影片。

在無窮無盡的訓練影片中,突然發現Media Player右下角有個小圖示(WM8還沒有),是保持音調不變的快轉功能,對於這種畫面少變化的簡報影片來說,真是再適合不過了。試了一下,可以在1倍,1.4倍,2倍,5倍間切換,1.4倍對我來說還可以,2倍就太有壓迫感了。不過不知道是快轉還是掛耳機看影片太久了,看到某一段落時竟然覺得暈眩。

話說回來,iPod的耳機真的比較好,同樣是小耳機,在同等音量下它的聲音就是比較乾淨。另外影片是用串流大師錄下來的,畫面效果相當不錯。

2006/10/5續:
非常有趣的是衰的人不只我,昨天有個同事看到我的雪天使,兩個人聊幾句之後突然問我make不會有問題嗎?因為他自己買了一台一樣的。不能make覺得很鬱悶,也是費了一番工夫才搞定...

當然還是webcam的問題囉,看起來只要雪天使配某版本的CYGWIN或許都會掛。

星期六, 9月 16, 2006

新玩具

星期五到新竹開會,下午拿到期待已久的筆記型電腦,而這已經是進公司兩週後的事了,其間先用一台公用的電腦暫時撐著。不想在公用電腦上留太多私人資料,所以用起來不甚習慣。

去拿新電腦時稍稍有點驚艷,看到的是一台宏碁的白色機器,剛剛一查才知道宏碁還幫它取了個雪天使的花名。第一眼看到實在還蠻漂亮的,再細細看就普通了。

目前還沒跑什麼花時間的東西,還不知道雙核心會有多神,應該是快不到那裡去。1GB記憶體和80GB硬碟感覺還不錯,有線無線網路、讀卡機、數據機、USB埠三個、PCMCIA槽,該有的好像都有了。內建了一台一百卅萬像素的相機模組,畫質有夠爛,連中等手機的相機都比不上。

這台筆記型電腦配的是16:9的12.1吋螢幕,感覺很細緻,對我來來字稍微有點小,看一陣子之後回來用原本的PC,突然覺得PC螢幕的字好大:P。除此之外,現在的LCD都亮到不行,年初換了一台17吋LCD,亮到簡直可用當檯燈了。這台也是一樣,調到接近最暗的那幾段,眼睛才不至於太辛苦。
=== end ===

星期日, 9月 10, 2006

上班第一週

跑了新竹兩趟,星期五本來也要下去開會,以剛來為由跟老闆賴掉了。

最不習慣的當然是全天上班,感覺好累好累。還沒有什麼明確任務,但是早出晚歸(含交通約8AM-9PM),時間也緊了起來。每天回家看看訂閱的東西再隨便摸摸,十二點就到了,根本沒有精神也沒有心情寫東西。

每天有下午茶,多是高澱粉食物,加上午餐都吃便當,青菜吃得不多,不禁擔心飲食不均衡。

第二痛苦的是不能上網,申請單卻卡在某人身上不知要等到何時,習慣不懂就問Google的我,感覺就像是要窒息了。

晚上六點半的內湖園區(瑞光路港墘路一帶)塞得不像話,擠了半小時才到南京東路五段,不過八點回家時就非常通暢。下星期試試不同時段,應該會有個最佳時間。
=== end ===

星期六, 9月 02, 2006

這種機構倒了算了

台中可愛動物園的消息,別說我多愁善感或是怎樣,我想一般正常人看到都會難過的。
=== end ===

最後一個悠閒的星期五下午

上班前這最後一個星期竟然忙得不像話,排了兩整天的訓練課程,基本上算是賣人情並且趕在上班前賺點零用錢。還好新公司自動把報到日期由9/1延成9/4,讓我這個星期五還能閒在家裡,否則真是要忙到最後一刻。

這一年看了一些公司,對很多工程師的習性實在不敢領教。其實也還好啦,也不過就是推拖賴;沒本事的不懂裝懂,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有點本事卻很容易本位主義,反正還能有什麼招數呢?我的要求也不多,基本基本的實驗要做好。某人會稱讚中小學生式的實驗報告有水準,大概是這種工程師看太多了吧。這可不是說笑,週四去做免費諮詢的公司就是例子,做這麼高級的設備,卻連最基本的定量實驗都沒做過。出些陷阱問題給他跳,馬上就穿幫了。

想想也不全是他們自己的錯,主要還是一般公司研發生態的問題。缺乏基本訓練(基本的工程原則、系統訓練...),缺失專業知識,工作上也沒有人帶領,只能自生自滅。這是通病,看起來也不會有什麼改變。公司浪費錢和資源,員工浪費時間和生命,何必呢?

最近在看「天才當家」,光看書名還以為是資優生教育還是小說什麼的,其實就是管理名著Peopleware,搞不懂出版社在定中文書名時在想什麼?如果不是之前查過這本書的中譯,掃瞄書架看到這種名字絕對不會拿下來。
=== end ===

星期六, 8月 26, 2006

最近看的閒書

有人提起他每年會買一百本左右的書,然後有點解釋地說大多是閒書。呃,我們也愛看閒書,床上床邊堆的書,十本裡有一本正經的就不錯了,比如看了十頁的科技日語,理論上要幫助考日文檢定的教材,還有讓我說出「一個創新的原則」夢話的管理磚頭。

昨天換枕頭套床單,之前必須先把床頭堆的書移開。即使不說漫畫,其他閒書中好看的也是非常的多:
  • 一隻狗的生活意見:「山居歲月 - 普羅旺斯的一年」的作者由家中狗的角度,寫出幽默逗趣的故事。摘錄「諂媚七技」,常與狗相處的人應該能會心一笑:四腳朝天功、全身打顫術、抬爪功、靠膝招、觸手法、抱腿功、耍寶招。
  • 天大好事:故事書中的人物究竟是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呢?每當讀者翻開故事書的某一頁,原本閒逛的角色們就得匆匆忙忙地,上裝走位趕到對應場景演上該頁的內容。難過的是當故事書的實體不存在,而又沒有人讀過或記得,這些人物就從此消失。
  • 星塵:中山地下街買的書,沒想到還很新,連中文網頁都找不到。典型的幻想故事,不過很好看。
  • 醜聞筆記:以六十歲穩重年長女教師的角度,描寫中年女性同事與高中學生的醜聞。封面上引用的句子真是聳動:「我第一次看他脫衣服,妳知道我想到什麼嗎?園子裡新鮮的蔬菜包在乾淨的白手帕裡;剛從土裡出來的磨茹...」。其實內容沒那麼誇張,不過看了一半就煩了,直接跳到最尾十頁看完。這本書要拍成電影耶,不過為什麼google認為我要找的是「醜聞筆計」呢?
  • 努比亞的線腳獅子:稍稍有點哀傷的本土繪本,廖和和都很喜歡,目前我的MSN圖片就是那隻獅子。
  • 雙鼠記:有著奇妙故事的童書,我覺得還好,廖很喜歡。
  • 理察.費曼-天才的軌跡、你管別人怎麼想、別鬧了費曼先生:抓來重看的老書,廖說是很好的睡前讀物,因為十頁內必能讓她入眠。
  • 東京媽媽町之夢:三個媽媽獨立辦起社區雜誌「谷根千」,把一年出四期的季刊由1984年辦到現在,了不起吧。
  • 星月綠笛:在小小書房看到的超可愛繪本,大概是故事的緣故,星月比綠笛更引人入勝,所以就直接帶回家了。
  • 我是老鼠:很有趣的故事,突然出現身穿侍童服裝的男孩,為什麼要說自己以前是老鼠呢?看到最後最後就會為作者的安排開懷一笑。
  • 巴別塔之犬:也是在小小書房買的書。妻子由樹上落下身亡,丈夫認為知情的只有當場在場的愛犬,異想天開地想教愛犬說話,希望能由牠身上獲知妻子死亡的真相。諷刺的是最後狗無法用言語說出真相,丈夫卻還是由牠得知事實。
  • 完全變態:小小書房的主人寫她與貓的生活,有非常非常棒的貓照片哦。
下面是「努比亞的線腳獅子」封面截圖。我的新老闆如果知道我最近看這麼多閒書,不知道是否會後悔雇用我。:P

星期四, 8月 24, 2006

新工作

再繼續扯下去也沒意思,決定了,去IC設計業混一陣子,9/1起上班。C公司是早就出局了,一樣會忙,應該忙些對自己有意義的事。在剩下兩家之間猶豫了好一陣子,廖說我愛做什麼就做什麼,那就照自己想法去做吧。

週一由內湖回來去行天宮抽了兩隻籤,都是老道理。一隻是說要凡事為善,縱有險惡也是有驚無險,反正我也不愛跟人鬥,這籤參考價值不大。倒是第二隻說不要被事物表相所欺瞞,提醒了我,再向朋友深入瞭解這些公司的狀況,有人還從大陸打回來和我談了近四十分鐘,說了很多面試主管不會說的事情,真是多謝了。再向其他人交叉對照之下確認了一些狀況,其實在之前的談話都有蛛絲馬跡,但是因為講得人十分保留,所以我一直理不出頭緒。總之而之,現在的研發台柱姿態很高,找人去建立新團隊可以帶來刺激,有平衡的作用。這麼一說很多事就合理多了,混水一灘,雖然應該幫得上忙,還是只能說抱歉了。更重要的是建新團隊需要人,試探性問了幾個同事都不置可否,那就算了,這幾天儘早去拜訪當面回絕,畢竟談過那麼多次。

說起回絕,最近寫了好幾封謝函:「由於個人生涯選擇,無法至貴公司任職,再次感謝貴公司提供的面試(或職位)機會...」,夠有禮貌的樣子吧。
=== end ===

星期三, 8月 23, 2006

中山地下書街

上星期捷運中山到雙連站間的地下書街開幕,jlchang逛過後覺得有點失望。今天要到台北車站和圓環,中間就繞過去看看。

這地方其實幾年前我們常來,當時還沒倒店的大然在這開了間outlet,專清陳年漫畫,最便宜的打到二折。當時咱家的書櫃還空,可是騎著機車是幾十本幾十本地搬的,不過再粗勇的倉庫也禁不起這種折騰,搬個五次之後就找不到想買的書了。

今天去看看其實書還不少,週三下午人不多,逛起來特別悠閒。有悠遊卡可以打七五折,忍不住又買了幾本。接近雙連站是舊漫畫,一本25元,大部份都是收集成套,不過我們想蒐集的舊漫畫買得差不多了。我覺得這地方有點像逛賣新書的舊書攤,書雖然多但並不算很齊,並非新出的書為主。比較適合挖寶式的舊書攤逛法,想找特定的書大概不容易。
=== end ===

星期一, 8月 21, 2006

我的私藏漫畫

這是好幾年前寫的,有人在BBS上起了一個無聊的題目:「必買漫畫書單」,我看看忍不住就寫了自己的意見,這幾年陸續又多看多收集了許多漫畫,趁上班前修改增補一下。

這份清單不敢妄稱必買書單。前面的書單很多都是快報連載的熱門漫畫,我的書單恐怕就冷門多了。其中有些雖然不是那麼有名,卻是個人漫畫書藏中最喜愛而且會再一看再看的,給大家作一個參考。順序只是由目錄中順手剪貼,與個人評價無關。前面提過的書我也不列了。

科幻
  • 寄生獸:原本以為只是賣弄血腥的作品,在故事進行中卻把心態轉變、親情、人性、環保各種主題掌握得很好,結局也不會讓人覺得勉強。因為畫得太好了,作者岩明均到目前還沒有能畫出更好的作品,近兩年有一部歷史之眼出了幾本,目前為止感覺還不錯。

  • 侵蝕者:個人覺得故事相當不錯,可惜結尾有點虎頭蛇尾。

  • 漂流教室:有陣子剛好看到打5折就買下來了,現在大概不太會有人再看吧。雖然是二十年以上的舊漫畫,畫風粗糙,科幻的部份就現在來看也有點可笑。可是故事情節和其中的情感卻仍然打動人心。前陣子出完的新作「十四歲」也很好看。

  • 銃夢:奇異的設定的故事,以前根本沒看過這種漫畫(其實現在也不多),作者現在畫了銃夢II,還是很好看。

  • 東方奇譚秘聞錄:這裡指的其實是星野之宣一系列的科幻作品。這一套並不是科幻,而是在考古中尋訪歷史故事的另類觀點。

  • 沉默的呼喚:筱原鳥童的作品大多是較光明的靈異漫畫,這是我手上唯一的科幻 作品,風格和故事卻大異其趣。

  • 攻殼機動隊:士郎正宗的大作,就科幻迷來說已經是經典了。

  • 清水玲子幻科短篇:22XX、蝴蝶、天女來襲、迷情的夢、異星奇龍、諾亞的太空船等等。我喜歡清水玲子的中短篇遠超過其長篇作品。輝夜姬似乎是傑作,不過追得太辛苦了。這些短篇呈現了如幻似真的神奇世界,動人故事中述說各角色間的深刻的互動。清水玲子在科幻的情節中置入奇異的情感,非常的吸引我。

  • 靈異E接觸:幽游白書是名作,獵人也是名作,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該作者最惡搞最勁爆的這套科幻中篇(全三冊),性格超惡劣的外星人王子為了保護地球,做出種種莫名奇妙又無厘頭的行為。

  • 入侵:作者另一套漫畫戰神Mars在台灣被拍成偶像劇,這也是我喜歡但廖覺得普通的漫畫。

靈異
  • 陰陽師:「最短的咒就是名字」,一個相當有意思的說法。描寫日本安平時代名陰陽師安倍晴明的事蹟。故事引人入勝而且耐人尋味。可恨的東立!以前出到第5集就停了,害我們去買日文版,還好後來同名電影大賣引發風潮,於是搞定版權問題又繼續出了。

  • 雨柳堂夢語:波津彬子的靈異漫畫大部份都是內容陰暗的短篇。這是我看到唯一的長篇,有固定主角而且不會那麼陰沈,大都是講各式古董所付妖怪的故事。呃,卷未的波頭杉子很好笑。
  • 百鬼夜行抄:我個人不喜歡太陰暗的內容,所以伊籐潤二的漫畫是不會收集的。這套書故事有意思,也不會太陰沈,不過後面幾本故事很玄,不容易看得懂。

  • 恐怖寵物店:這算是不必介紹的熱門漫畫,把爆笑和靈異雜在一起,讓我們會一看再看。

  • 惡魔夢碑:純粹個人偏好,廖就不覺得好看,但是我卻被那些情節吸引,看著主角走向不得不的終點。

冒險幻想
  • 奇兵大冒險: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這套書這一兩年終於出完了。比不上「勇者鬥惡龍」經典,不過認真的主角加上搞笑的夥伴可是很好看的。

  • 邊境警備:多年前的漫畫展趁東販打折時買來試看,結果卻讓我們等不及次年漫畫展,直接去書店買齊紫堂恭子所有的作品。不過我還是認為這一套是裡面最好的,不慍不火地呈現了一個恬靜卻又奇異帶點危險的世界。

  • 烙印勇士:你會嫌某些漫畫血腥暴力,可是這套漫畫即使血流成河我也不會有任何意見。在那個交織了戰爭、惡魔、異象、背叛的世界裡就該有那些東西,沒有血流成河就不是烙印勇士了。

  • 封神演義:大家都知道的封神演義可以被改編成這個樣子,卻不會有勉強的感覺,只能說日本漫畫工業太興盛,激發出各式各樣的人才吧。

  • 妖精狩獵者:名女演員、格鬥家加上武器狂高中女生,奇怪的組合被召喚至魔法為常理的異世界,必須做些奇怪的事情才能回家,以致於主角成為惡名遠播的隊伍。

歷史傳記寫實

  • 墨攻:又是另一套源自中國歷史的作品。我對墨家除了歷史課本裡兼愛非攻之外一無所知,這套漫畫提供了一個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延伸。即使拋開歷史不看,精彩的城池攻防和征戰情節還是有吸引力的。

  • 一休和尚:我很討厭卡通上的一休,看起來就像是卡通北海小英雄的小威翻版。 對一休和尚談不上尊敬,不過我相信(土反)口尚這套傳記式漫畫中的艱苦窮困而追求真理的主角更接近真人,而且比卡通更精彩好看。

  • 夏子的酒、家、實之華:我不太會說明,不過尾瀨朗的漫畫讓我感覺很真實。算不上精細的畫風或許是原因之一,另外像報導似平鋪直述的內容也很能打動我。

  • :村上紀香是男的嗎?我好像在舊作品「紀念寫真」裡看到過照片。如果真是男性,是怎樣能把那麼微妙的情緒處理得這麼好呢?新作品「仁醫」描述現代醫生被送到明治時代的故事,也很好看。

  • 亞利安、大國主:我很喜歡安彥良和後期的歷史漫畫。我不懂日本歷史,不過他的作品中呈現了一個感覺很真實的社會,而且遠比原本神話式的內容好懂多了。

溫馨可愛
  • 奈知未佐子的短篇:目前共有天女的水酒、天使的吊鐘、月之馬傳說、羊谷的傳說、紫姬千羽鶴、銀色的絲線、貓咪的金幣等七本。極為溫馨動人的童話,其中貓咪的金幣一篇還讓我感動落淚。

  • 鴨子管家:作品導致兒童槍殺同伴的失意作家遇上強悍能幹的鴨子管家,如何重新出發並面對自己的過去。

  • 雨中的彩虹、有機先生的鄰居:竹本泉在台灣似乎不太有名,畫風也是偏童話的圓圓臉蛋,不過故事溫馨可愛,個人相當喜歡。

暴笑
  • 貓咪也瘋狂:想看貓咪耍寶嗎?不,這簡直是惡搞了。不過真的很好笑。

  • 貧窮貴公子:被作者這樣搞,主角也真命苦。不過還是讓他命苦吧。森永愛對角色的惡搞似乎是百無禁忌的,不過我們喜歡。

其他
  • 電影少女:我想這套漫畫的重點就是「曖昧」,反正這個作者一向如此。不過對這套書來說曖昧並不是缺點,反而是最精華的部份。主角與真實少女、主角與夢幻少女、各個配角之間,種種的曖昧構成了這部作品。性急的人大概會受不了吧。 還好是happy ending,耐心還是有些回報的。

  • 七小福:純粹是補遺,這應該沒有比H2或鄰家女孩好,不過卻另有風味。

  • 神祕王子:成田美名子的作品就是這樣的,淡淡的卻常出現深刻的感情。天然少年也很好看啊。

  • 總是夢情人:突然出現這一套實在有點奇怪,這是去大然量販店逛,找不到書好買時隨便拿的,沒想到故事還蠻感人的。

  • 艷姿純情少年:GTO是沒什麼好說的,不過可知道藤澤亨也有這種很棒的中篇。

  • 天外褔星、單身宿舍連環泡:作者窪之內英策另一套傑作。

  • 太郎、王牌鑑定人、單車少年:我個人很喜歡細野不二彥的作品,裡面有著日劇般高潮不斷的劇情,而且人物感情描寫很特別。


寫到沒力,剩下書名先列一列好了:
閃靈酷企鵝、笑園漫畫大王、危險調查員、男女蹺蹺板、琴之森、四葉妹妹、邪靈鬼、現視研、4TEEN、國光之政、西洋古董洋果子店、虫師、拉麵王、極道鮮師東大特訓班詐欺獵人妙廚老爹怪物人魚森林

有的是無盡的妄想,有的是應需求而生的刻意作品,不管如何,總是有好看的漫畫可以看。

星期四, 8月 17, 2006

小小書房

廖請了整天的假去辦事,下午去永和的小小書房拜訪順便敗家。店主是廖在網路上認識很久的書友,養了很多隻貓,因為興趣還去俄國唸書。她的願望是擁有一間自己的書店,我也不知道確實的過程,看起來是趁年輕還有力氣的時候,把工作辭了開始辛苦的開店工作。在我這種沒什麼理想的人看來,真是十分的神奇。

店裡的咖啡很香,音樂也很棒,整個感覺非常的棒。義大利桔茶據說是熱門商品,但是有點中暑的我喝了反而不太舒服。店主把她養了十年的暹羅貓Nana帶來上班,真是漂亮得不可思議的貓,有一途還跳上廖的懷中靜靜地趴著,優雅地像個公主,恩賜我們撫摸她的特權。我竟然忘記帶相機去,沒有拍到公主真是懊惱。回家用google找了半天,都沒有看到可以和Nana比美的暹羅貓照片。只有這張有點相似,不過Nana是黃褐色和紅眼珠,眼珠子像是玻璃珠似的,有別的站有公主的照片,不過只有側影

店內陳設以文學藝術為主,還有相當數量的童書。廖挖到一些本來就在找的寶貝,我則是無聊到處亂翻,翻著翻著買書癮就發作了,到後來選書標準變得很奇怪(就廖而言),狂買亂買一通,最後扛了十來本書回家。

店開在永和竹林路,算是接近永和相當熱鬧的地方,隔一條巷子有便宜味佳的日本料理,兩人晃到八點半驚覺沒吃晚飯(其實廖連午飯都沒吃),才跑去飽餐一頓。

對受資本主義洗禮的人來說,開間小書店這樣的理想似乎不切實際,但是我相信店主是考慮過現實面和實務細節才投入的,讓我想到老貓(搞出版那位)一直強調理想要靠實務來實現。我們在店裡的時候客人並不多,但是陸續都有人進出消費。雖然是初次見面,祝福她們能長久開下去。

星期二, 8月 15, 2006

找工作之二

差不多該到決定的時候了,這幾天密集的確認細節和條件,星期一還去新竹逛了一圈。最後名單上有三家,一家IC設計公司和兩家系統廠,就分別叫A、B、C好了。IC設計公司A的薪水有點低,但是有位比我資深兩年,也是由系統廠過去的員工私下說,他在總數上並沒有少拿,這點我有點存疑,要找時間再問清楚一點。IC設計業一向操,不過成就感應該會比較高,反正就是專心做技術。

B是有日韓ODM客戶的系統廠,整體水平不錯,希望成立新的研發部門,條件給得相當好,大概存著要我去挖熟人的意圖吧。往這個方向走下去,大概就會和技術實務漸行漸遠,以後看的就是專案整體面的事吧。接ODM客戶的公司,操大概也是免不了吧。

C是以外觀設計聞名的系統廠,但是技術水準上就...比我原本的公司落後好幾年吧,而且研發的文化不好,屬於大家打混由各自為政的那種。最後條件還沒談,不過理論上只會比B好,而且離家近,坐計程車一百元有找,辦公室燈光好氣氛佳。慢慢地把經驗一點一點的掏出來,應該可以過得很愉快。套句同學說的話,是個調養身體的好地方。員工太閒太混,公司競爭力大概都有問題,不一定能混得長久。不過反過來說,有這麼混的員工,公司業績卻還是能做得相當好,表示其實還是有別的成功要素。

這其實是選擇的問題,選擇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要繼續摸技術就選A,走管理路線就去B,養老打混當然就是C囉。為了協助自己作選擇,我想像了到這三家公司後的生活:

A公司:
初期應該是不斷的看資料吧,八點半出門坐公車去內湖,九點多應該到得了。他們的新IC第一個客戶機種量產在即,但是還不熟悉這個平台的我應該是幫不上什麼忙。A公司網路管控嚴格,大概不能亂上網,沒有網路會讓我覺得很多事做起來很不方便,可能要弄個wifly或3G門號來用。內湖園區也是挺荒涼的,不過A公司在園區邊接近內湖花市,店家還算不少。

夠熟之後可能會參與架構審查和討論,到時可能會常常要跑新竹,和我聯絡的人有一個每週待在新竹三天,不爬到那個位置的話,一週一天應該夠吧。不出差時七八點應該會下班吧,不過工作上還是沒法子想得很具體,要真的進去才知道吧。
B公司:
一樣八點半出門,開個卅到四十分的車到工業區上班。初期應該是找個位置寫新組織計畫,開始抓熟人並面試新人,另外就是規劃選擇開發平台,然後就是練兵做第一個案子,短時間內能準時下班吧。直屬主管相處上應該沒什麼問題,但也有人點出與現有部門間的關係會是個關鍵。

如果負責ODM的案子,恐怕就會回到以前後忙的那段時期,早上準時出門但是晚上要弄晚一點,九點應該差不多吧。工業區內有點荒涼,專心做事就是了。要過得輕鬆的話
C公司:
九點上班,走路加公車大概也是要半小時。公司在鬧區,每天中午都可以吃好的。要過得輕鬆就準時上下班,在工程師除錯時提供一些經驗,另外再慢慢提升技術。C公司狗屁倒灶的事不少,認真起來大概會很痛苦,另外我看不出高層主管有想要大幅改變的意願,不過也可能是偏見。


這幾天把剩下的疑問澄清乾淨,再把條件敲定,下星期給個答覆,九月就上班去囉。

讀書筆記:有效的管理者

原名是The Effective Executive,這個字現在好像很了不起,執行長叫CEO,但是書裡寫的其實是很平凡的定義:管理者。1966年的書,中文版是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出版的,書只有240頁,沒有圖全是字,但是內容歷久彌新,比現在動不動就是五百頁起跳的大磚頭好看太多了。斷斷續續看了很久,今天下午到麥當勞坐坐,花了一個多小時把剩下的看完了。

本書由Do right thing的有效性開始,指陳有效的管理是可以學習的。首先定義管理者為能因職位或知識影響組織成果的人。然後討論組織中管理者沒法改以的現實:時間為他人所擁有、易陷溺於日常作業、處於組織中需靠他人才能有成果、處於組織中無法直接接觸外界。而解決的方法唯有提升有效性。

作者接著提出管理者改善有效性的五個方法:
  1. 管理時間:記錄時間、管理時間、集中使用。
  2. 重視對外貢獻:我可以做出什麼貢獻?
  3. 重視長處:沒有無缺點人,企業應該是用平凡人做不平凡事,職位設計很重要。
  4. 專心(優先度):優後(posterioritize),重點有勇氣去優後。
  5. 做有效的決策:這一篇講得最精彩,其實就是高層次的問題解決,著重的是概念性及方向性。先透徹思考該決定什麼,再研究決策所用的原則。
決策五要素:
  1. 確實了解問題本質(近乎QBQ):很多時候會把持續的問題誤作為偶發狀況,但是處理的原則是不同的。
  2. 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所需的規範(邊界條件):互相衝突的邊界條件往往會齫出不可能成立的決策。
  3. 仔細思者能滿足邊界條件的正確途徑,再考慮必要的妥協、適應及讓步:正確正當優於能為人接受(妥協)。
  4. 決策方案及執行方法:可行的實施方案,包括人、方法、做什麼、步驟...
  5. 執行時搜集回饋以檢核決策的適用性及有效性。
作者認為所謂有效決策,是由「見解(opinions)」開始再去印證,而不是由搜集事實開始。另外「意見衝突才有好決策」,反面意見可以作為替代方案,還能激盪想法。另外決策前應考慮是否真的需要,或許根本沒有需要。

彼得杜立克實在不愧是大師,雖然看過的管理書籍不多,但是大部份重要的概念都在本書中深入探討或提及。個人雖然沒什麼管理資歷,但如果往後有人問及,我必定會推薦這一本書。

好吃好玩的洋芋片

我不應該吃洋芋片的,廖也不應該吃,不過她同學送了我們一大包袋鼠洋芋片,立體的造型很可愛,味道重很好吃,而且還有分成小包裝,不怕一次吃太多。

查一查原來是澳洲的公司,難怪用袋鼠的造型。
=== end ===

星期一, 8月 07, 2006

讀書筆記:第五項修練

很多年前買的,幾年前看了一半沒看完,最近又重新看過,而且很努力地把它看完了。有一天下午在麥當勞邊等人邊看,看到後半部就把書蓋起來,不禁佩服起那些能細心把整本書讀完的人。

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還有系統思考就是書中所說的五項修練,不過最關鍵的還是處理複雜系統的系統性思考和對應的工具。以理工背景來看,所謂系統圖不過就是簡單的控制圖,而且還是畫得不太精確的那種,但是對於瞭解隱藏的結構還是很有幫助,不過要實際應用,重點會在於如何選擇要加入系統圖的元素。由於所有關係都只有正或反,元素選擇不當可能會讓整個結果大相逕庭。

讓參與者分別扮演零售商、經銷商和生產商的啤酒遊戲,尖銳而直接地指出非系統思考的問題,經歷overbooking導致IC景氣大幅振盪的人應該有深刻的體驗。雖然有些章節談到我厭惡的近乎玄學的管理想法,但還是有還有很多讓我再反思的部份。我想過幾年還有機會的話,還是會再翻一遍。

或許是剛看過的緣故,和別人談話中時常會看出書中的系統基模,比如「飲鳩止渴」的雙迴圈就經常探出頭來。這本書一直強調系統的複雜性,因為複雜,所以基於單純因果關係所做的行動,往往無法解決問題,有時甚至造成反作用。這讓我想起Isaac Asimov的帝國和機器人系統,裡面不管是第二帝國、機器人還是蓋婭,都時常顯露出最小干涉的原則。

找到做動態系統模擬的軟體Vensim PLE,是個人用免費的版本。

星期六, 8月 05, 2006

或許他並不是真想要答案

有個朋友在MSN上討論工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境,兩個人談了很久沒有結論,又有那種捲進漩渦沒有出路的感覺。

細節不必談,反正就是職場上常見的事,就像呆伯特裡常出現的情境,在上者心態無法令人安心接受,同事反覆不一倚老賣老,勞逸不均等等,不是什麼新鮮事。對我來說有能力改善就去改善,無從施力就看能不能接受,受不了就換地方,沒什麼大不了的。邊解釋邊討論,結果沒有談完就收線了。

在中途我覺得所談的東西他沒有聽進去,字句中就不太客氣了。後來再回想,隱約覺得他其實中途就不太想繼續談,又不好意思說要停下來。

或許他並不是真的想要答案。或許他只要找個人抱怨一下。或許我這個笨蛋好為人師的優越感作祟,太急於把自己為對的東西塞給他,沒有察覺他究竟要什麼。

與其他人相處時也發生過一樣的錯誤,明知道傾聽很重要,自大自傲卻還是經常出來壞事。
=== end ===

星期五, 8月 04, 2006

讀書筆記:漫步華爾街

1996年版的漫步華爾街,又是一本不知道哪搞來的書,不過好像很多人推薦就是了。主要是介紹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這兩種基本股市分析工具以及漫步理論(強式、半強式、弱式)以及風險,還有討論資本資產價格理論、貝他係數和衍生性金融商品,最後討論個人理財上的一些建議(針對美國國內情況)。因為從來沒讀過經濟的東西,前面大部份對我來說還蠻有趣的,不過等到進入理財建議,介紹美國國內各種債券和工具時就很容睡著。

一開始舉出很多歷史上的泡沫經濟例子:荷蘭鬱金香熱、英國的南海公司泡沫(空頭公司)、美國佛州房地產泡沫、美國華爾街著名的「黑色星期四」,還有各種廿十世紀後期的股票泡沫事件,把身邊過去甚至現在的一些新聞連結起來,就會覺得非常有趣。

整體而言,我認為作者把這本書寫得很易懂,對我這種沒有或只有模糊股票概念的人很有幫助,至於專家們怎麼看我就不知道了。
=== end ===

星期四, 8月 03, 2006

找工作

本文想等塵埃落定再寫,可是實在拖太久了。

七月中到104登履歷,本來想七月底決定,結果...唉...一直拖...現在計畫八月中決定。

這次不知是年紀大了還是希望薪資寫太高,在104看到履歷聯絡面試的公司很少,跟八年前每天滿檔的情況完全不能比,心裡不禁懷疑是不是路愈走愈窄,萬一幾年後要再找工作,恐怕就沒有選擇的機會了。

報告一下感想:

IC設計公司本薪偏低的情況果然是現實,大公司報出來的價不到原本七成,還強調已經是該公司同年資最高水平了。對方其實都是熟人,我心裡想這麼勉強就算了吧,雙方都勉強的事是很難持續的。小公司比較願意給,大概到八成左右吧。為了減少差距就給技術股,不過都要等兩到三年。系統廠的本薪一般比較高,相對其他方面可能會少一點。不過操的程度恐怕還是前者嚴重許多吧。

也有那種從頭開始的工作,但是通常都要把這幾年累積的東西放掉,而且待遇方面也會差很多。路愈走愈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這時候兩邊都看不對眼,比如純軟體公司我就不敢去,拿高薪我對不起他,拿太少對不起自己。朋友的遊戲公司也在考慮中,不過也有相同的問題。

有幾家公司我有點興趣,但是登錄之後一點回音都沒有。七月底有Head Hunter來聯絡,不知是條件不好還是對方管道少,反正到目前為止也是沒有結果。

比較有趣的是某相機廠,去了兩次談得好好的,一週前說要和老闆商量待遇後再通知,結果是沒有通知,暫時不想管,下星期再聯絡看看吧。

還有件事也很奇怪,現在面談都流行不給名片不報姓名的嗎?

如何選擇關鍵其實在於自己要追求什麼,這道理並非不懂,但是我這種事就是一直釐不清。年紀大了,做的東西愈來愈專,機會變少似乎也是應該的,這點我並不在意。但這真的是原因嗎?難道不是因為這幾年太混了,沒有與年歲增加對應的成長嗎?對自己好像有點太嚴苛,但是不希望變成藉口,藉口啊!

另外是否繼續做技術還是搞管理,似乎也是個決定的時刻。技術繼續鑽下去,一定是愈來愈專門。而往上爬管理位置的話,保證技術方面絕對會脫節。閒了這麼久,面臨這個事情還是迷惘得夠啦。

先不想那麼多,眼前第一薪水要夠,不用很高但不能離譜,再來希望能長久,所以不能太操。但是能不能如願,誰知道呢?

星期一, 7月 31, 2006

讀書心得備存四

蘋果橘子經濟學
2006/4/29李開復的演講摘錄
Mad Cow USA
外星人綁架事件(上)
Stop Improving Yourself And Start Living
好像到此為止,其他的都找不到了。感謝lcat和ankh還有google大神

Mad Cow USA 2006/06/28
大姊出國前寄放了幾箱書,有一次告訴我其中一箱有些書很不錯,Mad Cow U.S.A是其中之一。這本書是以較激進的觀點,報導英美兩地在英國狂牛症爆發前多年開始的相關狀況。雖然題目是狂牛症,不過關於美國的篇幅有大量內容描述肉品再製(rendering)業、畜牧業與政府聯手對異議份子的壓制。在美國有十三個州訂立的食物毀謗法(food disparagement law)認為要有明確科學證據才聲稱某些食物危害人體,把舉證食物對人無害的責任由供應商轉移至一般人,連脫口秀的Oprah都因而被告了。雖然這種訟訴大多是業者敗訴(包括Oprah的案子),卻形成強大的壓力讓一般人不願意冒被告的風險。

在這些討論之中重複出現一種未明確說出的主題-人類對抗超越現有科學知識界限的疾病時的挫折。一種對科學方法正確性近乎盲目的信心,讓各種立場的發言者偏好幾乎任何能讓他們免於思考的科學理論,而這正是科學根本無法提供明確答案之處...


很不幸的能救回來的只到這裡,後面的我不記得也不想重寫了。
=== 本文結束 ===

2006/4/29李開復的演講摘錄 2006/5/17
過去的人是消極的,靠家庭社會教育學校告訴他們下一階段。今天Internet帶來很多選擇,讓大家有很多機會做很多選擇。我的書「做最好的自己」最重要觀點是人人都有選擇,人生是一連串選擇,選得好就會成功,選得不好就會有很多悔恨。今天我要講七種選擇的智慧。

態度:常常做選擇就是選擇適當態度去面對。如老闆不同意時你要抗爭還是同理心接受?成功往往是適當的時機選用適當態度。中庸就是很精深的態度。中庸不是平庸。

一、用中庸拒絕極端
* 好的態度 => 極端
* 積極 => 霸道
* 自省 => 自卑
* 胸懷 => 懦弱
* 同理心 => 盲從
* 自信 => 自負
* 勇氣 => 愚勇

但一般人都是極端的,所以要小心。沈默是金?有思想的人不能表達自己等於沒有思想。所以極端是很危險的。微軟副總的例子,十個副總,大家評論大家的優劣(願意跟隨誰?)。會收斂嗎?理論上是會的,因為人的臉皮厚度是有限的,重覆上上下下就會放棄。結果沈默最後,最多話的倒數第二。

二、用理智分析情境
是中庸的第二個意義,也就是看情形。六種領導力
* 指揮命令
* 宏觀掌控
* 和協合作
* 民主自由
* 授權負責
* 指導培養

沒有最佳的領導方式,應具備所有能力並視狀況而選擇。

三、用務實來發揮影響
做決定是要分清楚這件事你能
1. 直接影響
2. 間接影響
3. 無能為力

原則
1. 不要浪費時間在無能為力的事情,要放在能影響的事上。
2. 盡力擴大你的影響力。

兩個例子。與微軟的訴訟,媒體是不能影響,所以不管新聞,專心與律師合作,得到好的成果。同學高三去美國,SAT英文不好,申請加州大學被拒絕,寫信給校長解釋。接受最糟的狀況並盡力想想可以做什麼。

四、用冷靜掌握決擇
遇到重大事情,如被某公司告或被某大學拒絕,可能情緒上恐慌,覺得天塌下來。要冷靜想想不是非黑即白,可以去社區大學延遲兩年,或者能不能再爭取,即使成功機會不大也可以。

不要等百分百成功才去做,四到七成或許就可以了,也許可以再等待,但拖延的問題可能會更大。當然成功機率的標準是各人自己決定。萬一機會差不多時,可以用利弊對照表,列列各個選擇有何好壞處。做了表之後問自己裡頭的需要,自己心裡的聲音。

五、用學習累積經驗
旅途本身就是收穫,人生的旅途比結果重要。而中間最重要的是挫折,不要把它當處罰,每一個挫折都是經驗和機會讓自己做很更好。喻言:智慧來自正確的決擇,正確的決擇來自經驗,經驗來自錯誤的決擇。例子:失敗的教學,於是克服不會演講的問題。看頭頂,用大聲和手握講台避免發抖。例子:SGI的研發不能實用,要賣掉負責的子公司,克服自己去做產品。此後決定要做有用的東西而非為創新而創新。

六、用勇氣拋棄包袱
登高峰的例子,爬到山頂是巔峰還是階段?有時候必須放棄現有的才能得到機會。另外眼光要長一點。回答記者成功的原因:積極的追求,勇敢的放棄。比例大學放棄法律系去讀無名的計算機系,放棄指導老師的作法改用自己方式寫論文(老師說不同意我但支持我),放棄學校教職去業界,放棄微軟去google。

學生找工作:條件,天賦,學習,真心。

七、用真心追隨智慧
如果真要選擇,李開復會選擇真心,什麼符合心裡的想法。
1. 價值觀:What is right? 用報紙測試法:想像選擇變成報紙頭條後,哪一件會讓你更羞愧。比如裁員新人還是很混的師兄,「徇私裁新人」還是「冷酷裁學長」?李開復認為當經理要對得起公司。
2. 理想:What do you want your life to be?理想就是一生的價值。很多人認為成功是名或利,我認為成功更是達到你的理想。有些人認為理想是帶給周圍人歡樂,讓家人活得更好,創造出新技術或事業...我的理想是make a difference,有我跟沒有我的世界有差別。所以我在遇到事情時考慮的就是如何擴大我的影響力,讓世界變得更好。
3. 興趣:愛不愛。孔夫子:If you find the job you love, you will never work a day in your life. 思考後覺得可能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多方面接解才知道興趣何在。

能用中庸配方西方的勇氣理想,做一個真正融會中西的文,一定會成功的。
我的感想:真是積極向上啊,好久沒有聽過這樣積極正面的演講了。
=== 本文結束 ===

蘋果橘子經濟學 2006/05/06
蘋果橘子經濟學原名Freakonomics: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是近來所看的書裡最有趣的一本。我抄一段摘自扉頁的文字:
本書立基於一些基本理念:誘因是現代生活的基石。找出各項誘因,算得上是解開幾乎所有謎團的關鍵,不論是暴力犯罪,還動舞弊或線上約會。傳統看法往往是錯誤的。傳統看法的形成往往相當粗糙,但很難被看穿,不過並不是不可能。重大的影響往往源自久遠甚或微不足道的原因。謎團的答案未必全都擺在你的面前。專家利用資訊優勢為自己謀利業。由犯罪學者到房地產仲介人員皆然。知道該測量什麼,該如何測量,可以讓複雜的世界大為簡化。如果你了解如何以正確的方式解讀資料,就能解開看似無解的謎團。因為數字的威力無窮,可以剝除層層的混亂與矛盾。
部份目錄:

緒論:事物隱藏的一面
1. 小學老師與相撲選手有何共通點?
2. 三K黨與房地產仲介有何相似處?
3. 為何毒犯還和母親住一起?
4. 罪犯都跑到哪裡去了?
5. 怎樣才算理想的父母?
6. 完美的父母,續篇:換個名字會更好?
尾聲:到哈佛的兩條路
第四章「罪犯都跑到哪裡去了?」說的是1980年代末期美國犯罪率持續攀昇,犯罪專家並做出悲觀的報告,預測未來犯罪率會繼續成長,結果卻與預期完全相反,到2000年甚至到達低點。報紙專文對犯罪率下降有如下的解釋:
  • 創新的治安策略
  • 監獄囚禁人數增加
  • 快克與其他毒品市場的變動
  • 人口老化
  • 更嚴格的槍械管制法
  • 繁榮的經濟
  • 警察人數增加
  • 其他(死型增加,隱藏性武器法規,槍枝買回等)
而數據分析結果只有三項真正有影響,而且還有一項被作者視為最重要的原因未被提到,也就是墮胎合法化。這是非常惹人厭的理論,但是卻在作者分析下顯得合情合理。

這一章也很誇張:
「墮胎居然然列名美國有史以來最有效的降低犯罪工具,這項發現讓人頗不是滋味。與其說這是達爾文主義的物競天擇,反倒更多幾分斯威夫特的嘲諷意味;甚至讓人聯想到據稱是切斯特頓說過的刻薄之詞:如果帽子數目不夠,不是靠砍掉些腦袋就可以解決問題..套用經濟學語,犯罪率降低乃是墮胎合法化的『意料外利益』。就算你不是基於道德或宗教理由而反對墮胎,想到私人的痛苦居然可轉換為公共的福祉也覺得深受震撼。」

這還不算什麼,既然墮胎影響了犯罪率,更令人震驚的說法是:要如何看待用更多的墮胎換取更少的犯罪。作者提了一個突兀的問題:胎兒與新生兒間的相對價值如何,也就是一個新生兒等於幾個胎兒。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純粹視立場而定。如果堅持尊重生命,那麼胎兒與新生兒是一樣的,價值是一比一。如果堅信婦女墮胎權高於一切,再多胎兒都比不上一個新生兒。如果是介於中間的立場,相信可以有個交換的比例,會發現「以更多的墮胎換取較少犯罪是不合效率的(也就是因墮胎換算起來殺死的人命,遠超過因殺人案減少免於死亡者)..」

其他內容探討誘因與作弊,還有如何從統計數字中推測作弊的存在。另外也用統計資料找出為人父母的行為對子女成績的影響,還有命名的結果。

我只能說內容非常的有意思,我買回家第二天就看完了。本來逛誠品看到沒買,不過去Costco看到很多書現在都是七折再減一塊,多翻幾頁就會忍不住買回家了.

這本書有設網站:www.freakonomics.com
=== 本文結束 ===

外星人綁架事件(上) 2006/5/17
哈佛醫學院心理系教授John E. Mack著。這是前陣子被挖出來準備翻一遍就丟掉的書之一,原本以為是又一本怪力亂神或胡言亂語,看完之後卻再次證明先入為主的觀念是不可靠的。

由上面wikipedia對作者的說明,可以發現他有很深厚的心理臨床及理論基礎,在心理醫學界有相當地位,在接觸外星人綁架事件的受害者後,由懷疑變成投入,還因此被學校涉入調查。
=== 本文結束 ===

Stop Improving Yourself And Start Living 2006/06/1
大概今年年初去大姊那裡,看到一本名字很奇怪的書:Stop Improving Yourself And Start Living,作者是Roberta Jean Bryant。翻了幾頁覺得內容很好,想借回來慢慢看,不過大姊說她正在做裡面的功課,要等做完才能借我。當時我就打算寫這本書的心得,不過到四月才想起並拿到書,但是一直沒有定下心來看。

到了五月上旬,把時間空出來專心地看,再看了過程中覺得獲得許多。看了兩章後寫摘譯和心得。不知不覺中由寫心得變成摘要翻譯,然後又不知不覺變成整章翻譯。問題是翻譯之後閱讀的品質下降,執著於翻譯的進度,而不是花時間去咀嚼字裏行間的意義。另外這雖然是1991年的書,但是把完整的翻譯內容放在網路上,不尊重作者並且違反著作權。基於這些原因,我把翻譯的內容由網站上拿掉,並且重新寫一份讀書心得。

不幸的是讀書心得因為個人疏忽而遺失,只好引用裡面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代替。
總而言之,是我們所不瞭解自己這件事控制我們的生命。(It is the things we don't know about ourselves that control our lives.)

=== 本文結束 ===

讀書心得備存三

奧卡姆剃刀
一分鐘系列
無痛三部曲

無痛三部曲 2006/2/25 (這篇同樣是因顧問公司電子報而寫的)
Joel寫的無痛三部曲:「無痛錯誤追蹤」、「無痛軟體時程」和「無痛功能規格」。很久以前就看過而且很久以前就志願做中文翻譯。前陣子因為顧問工作要發電子報,為了寫介紹的文字就重新看了一遍,所以把想法再補完整放在這裡。

無痛錯誤追蹤
公司(指當顧問的公司)才剛剛導入錯誤追蹤系統不久,有很多人還不習慣這樣的作業方式。可是不論是大型團隊還是一個人獨立作業,錯誤追蹤系統都能給開發人員很大的幫助。我最初就是從這篇文章接觸到錯誤追蹤的觀念,各位可以看看裡頭FTP的例子,想想你身邊真實發生過的事,應該能會心地瞭解錯誤追蹤系統的用意。

無痛軟體時程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寫軟體的人一般都很討厭定時程。基本上排時程似乎是違反直覺的,我怎麼可能知道要把某個遊戲由Windows移植到OS/X要花多久呢?這是個蠻極端的例子,不過反過來「怎麼可能」這個答案其實代表了我對這個問題的無知。我其實說的是:我不知道這個遊戲中有哪些部份不用改?哪些模組可以經過小修改移植?哪些地方必須完全重寫?這些我通通都不知道才會出來這種答案。

如果我愈瞭解問題就愈能定義出合理的時程,不過如果完全清楚就不用定時程了,因為等於差不多都做完了,所以時程有其不確定性。另外就是時程的更新維護很麻煩。這篇文章介紹了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法,即使你的部門沒有正規的時程,自己做也是很好的訓練。

無痛功能規格
以前有陣子曾想對工程師來說什麼最重要,答案很多,不過規格絕對是其中最最重要的一項。在以前的電子產品公司有三種規格:市場需求規格,功能規格,以及工程規格。市場需求規格是讓專案經理寫出大約需求,功能規格是由開發單位寫出答應要做的事,而工程規格是寫功能規格裡每件事要怎麼做到。要寫到工程規格其實太辛苦了,往往時間和人力都不容許。不過功能規格還可以。

摘錄其中兩段給大家參考:
「當你以人的語言設計產品時,只要花幾分鐘就能考慮多種可能,並且修訂及改進自己的
設計。沒有人會覺得在文書處理器裡刪掉一段有啥大不了的。不過當你用程式語言設計產
品時,光是反覆設計就得花上好幾週了。更糟糕的是,某段程式可能只花程式員兩週就寫
出來,可是他會一直死抱著那段程式而不管程式錯得有多麼離譜。」

「當你有寫規格時,對於程式應有的作用只需要講解一次,團隊裡其他人只要讀規格就好
了。品保人員讀了規格就知道程式的動作同時也知道如何測試,行銷人員讀了規格就能寫
出曖昧的資料,放在網站上宣傳尚未出現的產品...」

這好像有點理想,其實是可以達得到的,只要同意這個看法其實並不會很難,想清楚寫下來再,讀幾篇再想清楚,反覆幾遍就好了。我認為寫規格本身並不是問題,在實施上最大的問題其
實和寫程式文件一樣,就是文件的「維護」。在專案進行的各個階段都有可能要修改規格,因此在反覆的討論及修正後要時時記得去更新規格,否則規格只要份無用的文件罷了。這通常需要某種系統或流程上的解法了。

不過我還寧願問題是出在這裡地方,而不是因為「不想寫」或甚至「不會寫」而沒有規格。在我上個工作分派工作給較資淺的工程師時,會請他想清楚後,在紙上或寫或畫向我解釋清楚想怎麼做之後才能繼續。一來希望他做的東西是有想清楚再做。二來訓練表達能力。希望可以給各位參考。
=== 本文結束 ===

一分鐘系列 2006/3/27
最近看了好幾本小書:「一分鐘管理」,「一分鐘提高績效」,還有「一分鐘領導」。這三本書就像童話故事,內容很短,言簡意賅而且意義深遠。可能是為了縮短與讀者的距離吧,很多作者選擇以小說體裁撰寫管理書籍。Goddratt的名作系列:「目標」、「絕不是靠運氣」、「關鍵鏈」都是小說,另外 Tom DeMarco(Peopleware的作者之一)也有一本專案管理小說「最後期限」。小說形式的管理書籍有個最棒的地方,就是讀起來可以十分投入。就我自己的經驗,這幾本看到精彩處真是會想手舞足蹈。不過說實在的,關鍵鏈的精要之處我是從來沒有真正搞通過。過度精彩的情節掩蓋了真正的重點,或許這就是管理小說的弱點吧。不過這三本小書倒是不會如此,因為沒什麼特別精彩的。

很久之前就讀過「一分鐘管理」,離職前接任主管職位的同事惶恐地詢問管理的事情,經驗的事情雜七雜八說不完也講不清,想起這本書就去買了一本送他,自己也重看了一遍。這本書講的是一分鐘管理的三個秘訣:一分鐘目標設定,一分鐘讚賞和一分鐘懲戒,就這樣而已。不過簡單的事往往不如想像中的簡單,我第一次看這本書和現在重看,心裡的感想可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為了買這本書而在網路上看到其他同系列的書,於是陸續買了「一分鐘提高績效」和「一分鐘領導秘訣」。前者說的是工作改善的方法GAPS:
  • G: 做該做的事(Go for the SHOULDS)
  • A: 分析現況(Analyze the IS)
  • P: 確定原因(Pin Down the Causes)
  • S: 選擇正確的解決之道(Select the Right Solutions)
有趣的是,這就工程上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作法,可是在工作上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一分鐘領導秘訣」則是說三種領導技巧:「靈活運用」、「分析判斷」與「約定合作」。靈活運用是說領導者應該因材施教,因為屬下差異而運用指揮式、督導式、協助式、授權式四種領導風格。這四種風格基本上是指導性行為和支持性行為的組合,分別對應能力和工作態度的變化。

分析判斷講的是如可判斷下屬的狀況,把員工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並對應四種領導風格:
  • 能力差意願高(完全不瞭解狀況)
  • 能力稍佳但意願不高(較瞭解現實所以受打擊)
  • 能力強但態度游移(夠熟練但沒有方向)
  • 能力強又敬業(自己知道要做什麼)
約定合作則是說這種因材施教的動作絕非單向,必須是主管和下屬的共同約定,否則當主管改變風格時,員工一定會感覺疑惑困擾。

這些都是非常簡單的觀念,但就作者而言也是最重要的原則。換一種方法來說吧,當你只有一分鐘時,要做什麼要怎麼做呢?套句某人的口頭禪:除此之外無非詮釋。

其實一分鐘系列還有其他書,比如「一分鐘銷售」,不過現階段對賣東西並不是很有興趣,因此雖然在舊書店看到還是沒有下手。
=== 本文結束 ===

奧卡姆剃刀 2006/04/01
逛網路就是這個壞處,東連西連到最後都搞不清楚為什麼會連到這裡。這個連結翻譯了一篇有關奧卡姆剃刀的文章:
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
翻譯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基本上就是有相同結論的理論以較簡單者為佳。不過最值得注意的是文末指稱這是主觀而非真理,雖然被偏好但非無所不能。
=== 本文結束 ===

讀書心得備存二 童書

What Hearts and Belle Prater's Boy
A Summer to Die
希望在這裡

What Hearts and Belle Prater's Boy 2006/05/03
另外兩本Young Adult童書

Belle Prater's Boy - by Ruth White
小女孩Gypsy的阿姨Belle Prater失蹤了,前一晚還在第二天早上就不見了,留下先生和大約同齡的兒子Woodrow。Belle在很久之前因為某些事離家出走,還嫁給初結識的礦工(?)。還了逃離一切而離家,卻又陷入另一個令她窒息的生活中,是為了這個緣故才消失的嗎?遺留下的小男孩被外祖父母收留照顧,與Gypsy成為好朋友。Woodrow聰明風趣但有外觀上的缺陷(斜眼),Gypsy有頭長而卷的金髮,卻覺得真正的自我被漂亮外表淹沒而不平。另外Gypsy也一直無法忘懷因救人而喪生的父親,或許也因此不能接受繼父。Gypsy一直作惡夢,沒想到惡夢的真相是父親的真正死因,在突如其他的事件中想起整個過程,最後終於能面對一切。

What Hearts - by Bruce Brooks
有點令人難過的故事。一開始主角就在滿心歡喜中被告知父母離異,跟著母親去投靠後來一直無法親近的繼父。他很聰明,很多事都不順利,但他都能一一接受。最後因為母親再離婚被逼再轉學,轉學前與熟悉的女同學告白而且得到正面的回覆(心形的糖果),卻得無奈地離開(其實對方己經把這件事拋在腦後)。難過但是沒問題,他做了他該做的事,令人有種Let it be的感覺。
=== 本文結束 ===

A Summer to Die 2006/04/23
大姊熱愛童書,上次運了很多「箱」回來。雖說是童書,實際上應該是Books for children and youth adults,倒也不光只是童言童語。其實廖也喜歡童書,所以我們書櫃上也有不少的童書。

上次去找大姊時她拿了幾本給我看,這本"A Summer to Die"就是其中之一。作者Lois Lowry是有名的童書作者,她以「記憶受領員(The Giver)」一書得到童書界的大獎紐伯瑞獎(Newbery Medal)。我看過中譯本,故事深沈且引人入勝。

A Summer to Die以兩姊妹為中心,以妹妹的角度敘述她們全家在鄉下暫居約一年間的經歷。姊姊美麗大方,似乎能以笑面對一切,妹妹聰明而敏感(?)。她們在那裡認識了 70歲的屋主,以及一對快有小孩的鄰居,並且成為好朋友。那年夏天發生很多事情,與老人結為好友,跟姊姊吵架,經歷姊姊生病和變化,親眼目睹並用相機記錄嬰兒的誕生,面對並接受姊姊的死亡。故事並不複雜,但我的文辭薄弱,不太能表達出我看完的感受。如果要我用簡單的話來表達,應該是「生與死以及成長」吧。
=== 本文結束 ===

希望在這裡 (Hope Was Here) 2006/05/11
希望在這裡:Joan Bauer原著,趙永芬譯。

手上的電影票快到期了,五一勞動節和廖去華納威秀,到101大樓吃飯逛Page One時看到這本書,隨手翻翻印象還不錯,後來就到政大書城買了。故事很普通,但是看起來很舒服也很振奮。

跟大姊談書時,她會問什麼內容最令我感動。回想那些情節能撼動我,並且想想自己為何受感動,我認為這是很好的練習。當然看過之後滿足地丟開也是一種享受的型式,不一定要這麼嚴肅,只是我不常做前述的練習,覺得可以來做看看。

我喜歡主角每次搬家前在舊工作地點留下自己的標記"Hope Was Here"(主角名叫Hope),我有點明白不得不轉換環境那種不捨的心情,也想起當大學聯考結束,成功嶺下來不知道要住在哪的那種茫然。不過這只是顧影自憐,主角很積極,即使不安也能積極向前。

親生母親來看主角的那一段也讓我感動,剛見面的幾句話就讓母親不快,整個場面冷淡下來。主角難過得想逃離,卻藉助一顆小丑紅鼻子改變一切。或許我是覺得自己很無趣,不擅與人溝通也不會逗人開心而羡慕吧。

結尾的兩章我也非常喜歡,主角對病危的繼父唸出之前被背叛時寫的信,信中說得因為失望使她幾乎想改名不叫「希望」。而繼父卻說如果不是那個壞蛋,主角和她阿姨(繼母)就不會來到這個小鎮。世事經常如此,禍福相倚。

繼父過世後,阿姨本來要關掉餐館,但是大家對繼父的懷念讓遺孀撐過去了,餐館還在繼續經營。主角又然離家求學,但是這次寫下"Hope Was Here"時明白這是她的家,而她會回來的。
=== 本文結束 ===

讀書心得備存一

重貼一些救回來的讀書心得。
宛如飛翔的後記
由Joel的.NET文章談起
SDT Validation White Paper

宛如飛翔的後記 2006/02/06
終於把這十冊書看完了,到後面幾本太瑣碎的細節已不細看。第十冊的最後兩章分別敘述西鄉隆盛以及對頭兼好友的大久保利通的結束,看完不勝唏噓。不過看完後記思緒又被帶到不同的方向:

「日本的統治機構應該叫做政府還是稱為『官』在語感上才會比較接近本質呢。這十五、六年來,我一點一滴的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當它在我心頭占領的面積愈來愈大時,我萌生了要寫<宛如飛翔>這部書的念頭。」

接下去敘述太政官(算是維新後的政府嗎?)的源由與背景。

「大久保利通就是這些『官』的代表。他對自己這些官員成立時所遭遇的困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把這個絕對的權力當作文明開化的巨大推動體,以我們是劃時代的推動者來鼓舞官員,並將整件事扣上正義的大帽子,以提高官僚們的士氣,企圖讓他們忘記對鄉黨的虧欠感。」

最後的結論:「更進一步來說,大正民主時代的政黨也好,戰後的政黨也罷,與其說是徹底的社會保謢者,毋寧說有一種以『官』的寄生集體形式存在著的性癖。這和明治十年之前形成的太政官國家的原始模式有著一定的關連......這些基礎,早在明治十年之前就已經成形了。」
=== 本文結束 ===

由Joel的.NET文章談起 2006/02/25
Joel on Software書裡有三篇關於.NET的文章,由於某些緣故把它們擺在一起,放在給顧問公司的電子報中介紹:

  • 微軟瘋了
    這是2000年.NET剛出來時寫的文章,內容激動且已過時。當時作者把.NET視作比泡沫軟體還低級的宣傳把戲,我是不懂.NET的,所以同不同意就看讀者自己了。

  • 我們的.NET策略
    時間是2002年,作者開始接受.NET並考慮轉移到這個平台。我覺得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對轉移動作的考量:
    『我對.NET還沒有懂到能寫出好的程式碼。在任何開發環境中,要做某件事時通常都會有很多方法,而我們連第一種方法都還沒學會,更別提第二種方法了。所以我們寫出的.NET程式碼品質還沒有好的能當產品推出...第二個問題:肥大的20 MB CLR (runtime)...』

  • 先生可以賞我一個連結程式嗎:
    時間來到2004年,顯然作者已經接受.NET但是不太能忍受單一個巨大的CLR作法。

其實挑.NET的文章出來是有特別意義的。有些人可能已經知道,三處的開發環境已經轉移到C#和.NET了,該部門剛出的線上遊戲就是用.NET開發的。會做這樣的決定有其原因,比如時程緊迫、工具生產力提升等等。不過我在這裡並不是要質疑或是讚揚這個決策,而是有其他想法。
技術人員在選擇平台時有兩種傾向,一種傾向維持原有的平台,而另一種傾向使用(通常)功能更強的新平台。一般而言,人員愈資深,在原平台投資愈久,愈會傾向不改變,因為改變代表風險。
誰知道新平台的華麗外衣下有多少隱藏的致命問題呢,人家才不會告訴你呢。我在前一家公司做數位相機七年用過六個平台,只有在把頭洗下去拼命做好幾個月之後,狀況緊急如火如荼時才發現可怕的問題。另外如Joel所說的,他當時自認用.NET還寫不出能作為商品的高品質程式。這表示選擇新平台有讓產品品質無法到達最佳的風險。

相對而言,通常會選擇新平台的多是對原平台投資不多的人員,在兩邊都不熟又沒有包袱的狀況下,當然選擇功能較強的新平台。何況學習最新最好事物的天性本來就潛藏在技術人員的心靈之中。另外破壞性的創新往往也是由這些冒險選擇新環境的人所發起的。

我不認為這兩種選擇有所謂對錯,它們分別都是不同條件下所能有的最佳策略。維持原平台能降低短期風險,但是不變是不可能長久的,所以雖然一邊抓著原平台不放,卻要時時注意觀察新的出路,萬一被時勢所逼也有後路可走,不致倉惶失措。投入新平台可能抓住機會但也帶來風險,而我最在意的是你有沒有考慮並控管風險呢?
=== 本文結束 ===

SDT Validation White Paper 2006/03/21
一套叫Unified TestPro的產品. 號稱第三代整合測試設計與自動化. 搞不清楚哪裡拿到的一個pdf檔, 現在google不到了.

第一代自動化: 非程式人員的測試者
記錄動作/重播動作, 產生腳本檔. 腳本不易維護, 受測程式更改後腳本通常就失效, 必須重新錄製

第二代自動化: 每個測試都是一隻程式
放棄記錄/重播的作法, 直接寫腳本程式並在設計時加入可維護性,錯誤偵測及回復邏輯等等.
測試人員必須擁有相當的軟體開發技能. 另外對GUI應用有效, 但不易擴充至線上,嵌入式,電信,批次等系統. 另外無法有效分離測試設計與測試腳本. 還有就是10000個測試就要寫10000個程式.

第三代自動化: 終於有效的自動化
在這一級的自動化學到3個重要課題.
1. 將測試設計視作與測試自動化獨立而整合的活動, 這樣才能將有技術的人指派到各個活動. 測試設計需要應用領域的知識與測試設計技巧, 但不需要程式能力. 這樣自動化時的人力就火不需要那麼多.
2. 不要再實作測試期間即時設計測試
3. 記錄/重播工具的真正威力在於操控視窗及物件的能力

第3代記錄/重播的應用關鍵在於測試碼的特性與數量,,特別是測試碼和測試案例間的關係. 前兩代的關係是一對一, 每個案例都有一個腳本, 所以腳本數很多難以維護. 第三代自動化用不同的方式讓單一的腳本可以處理各種測試案例.

或許現今測試自動化最重要的問題是: 測試社群要如何運用記錄/重播工具中強大的api處理引擎? 由測試觀點來看, 我們不禁要問測試案例應該在哪裡建立?

如果由下而上從測試工具的觀點來看, 似乎每個測試案例都應該獨立寫碼. 如果由上而下從測試者的觀點來看, 顯然測試案例應該以更高層的抽象來設計. 應該讓測試設計者由設計觀點寫成, 由不熟悉技術及實作細節的人審查. 最適合的工具不是原本的錄放工具, 而是試算表. 所以用試算表寫測試案例, 由錄/放工具來解譯執行

Unified TestPro包含測試規劃,設計,建立,執行,管理等層次,由不同角色用不同工具執行, 產生各種輸出.

沒力了, 寫到這裡就好.
=== 本文結束 ===

星期六, 7月 29, 2006

小小的慘劇

當顧問時為了方便到處作業,曾經加了一個blog試用。最近想把內容存檔後整個殺掉,剛剛邊做邊看電視,一個不小心做錯,竟然把讀書筆記mphstudynote.blogspot.com整個砍掉了...半年左右的筆記全不見了,WayBack Machine也找不到,雖然花最多工夫的翻譯有留底,但還是受到很大的打擊,只能安慰自己還好殺錯的不是主站。

算了,就重頭來過吧,以後筆記也寫在這裡吧。
=== 本文結束 ===

星期四, 7月 27, 2006

CPR推廣

前陣子二哥要考看謢執照,交談中透露沒有儀器練習,上網查到台安醫院有免費的CPR推廣班。後來再查查,免費的推廣訓練其實還不少。

二哥上完說我應該去看看,所以趁上班前的空檔參加。雖然參加者的水平參差不齊,時間也很短,雖然訓練效果不能說很完美,但是教的東西很簡單,也只要兩週共四個晚上,有空有興趣可以去參加,重點是有安妮可以練習,而且教練們很熱心。

老婆要不要也去上一上,萬一老公有狀況可以急救一下。
=== 本文結束 ===

星期三, 7月 26, 2006

To Eternity

To Eternity
在一點喧鬧中看見生命,在一幅定格中看見死亡;
在孤獨的寧靜中進入無限,在火焰中進入永恆。

應該是這個人自己寫的吧,我還蠻喜歡的。水平不好,珍珠圓或是英文老師幫忙修或重翻吧。

#2006/7/27補充
謝謝原作者說明,我才猛然發現原來是由大家都熟知的名詩改過來的,自己真是知識淺薄。

再借用別人的原譯重翻:
從一點雜訊見生命,由一幅靜照識死亡;
一行孤影化身無限,在光芒中遁入永恆。

誤會真的有不同的美感。

想照匿名者的再試一次,結果是殘念,完全翻不出來。那個譯法實在太意境了,我做不來。

#2006/8/19
謎底揭曉,那個匿名者原來是chensm的小妹。
=== 本文結束 ===

星期六, 7月 22, 2006

如何發現木馬

貓問我怎麼發現有中木馬,我用的東西都很簡單,主要是注意異常而已。
  • 安裝個人防火牆軟體。我自己用的是ZoneAlarm的免費版本,它能攔截各個程式對網路的動作。我通常只開必要的程式,當莫明奇妙的程式要用網路時就會發現。

  • 使用firefox。其實firefox是否比IE安全?或是相容性夠不夠好都並不重要,去使用和大眾不同的東西才是重點。因為比較小眾,較不容易成為主流攻擊的焦點。非主流的東西一般在使用上都會不習慣,但是firefox已經夠好了。不過隨著用戶數增加,firefox成為攻擊標的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 限制IE的網路權限。在我的ZoneAlarm設定中,IE在使用網路前都要再確認。這幾次異常的徵兆之一,就是啟動過程中IE會要求使用網路,而這是當初重裝機器時沒有的現象,這表示木馬以某種方法利用IE的身法去用網路。我遇到這種狀況時都不許IE去用網路,猜測這也是第一次中木馬時,側錄的資料沒有送出去的原因。不過這樣只是知道有異常,沒有辦法找出元兇。

  • 檢查開機時執行的程式。程度較低的作者會以開機外掛程式的方法來執行木馬,可以用autoruns之類的工具檢查是否有不正常的程式在開機時執行。我第一次遇到的木馬就把自己掛成IE的擴充DLL。

  • 查服務列表。NT的服務基實和一般程式是一樣的,但是一般使用者比較陌生,所以外掛成服務也是木馬常用的手法。像這次我用「控制台」裡「系統管理工具」的「服務」去看,赫然發現有個叫GreyPigeonServer的服務,不能啟動也不能停止。

  • 查裝置管理員。「控制台」-「系統」,選「硬體」頁按「裝置管理員」叫出裝置管理員。執行「檢視」-「顯示隱藏裝置」,就會看到多一項「非隨插即用裝置」,這裡頭通常是很舊的硬體,或是沒有依附硬體而單獨存在的驅動程式(如虛擬光碟)。在我發現木馬時,這裡就多了好幾個莫名奇妙的東西,而且有的還弄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名字(Microsoft XXX Manager)。我是一個一個去看內容,並且利用google來確認其身份。如果確定有問題就直接解除安裝。

  • 使用偵測工具。我感覺一般的防毒程式或惡意程式偵測工具的作用都不大,個人是用RootkitRevealer這個分析工具,它是直接檢查系統中是否有被特殊技術隱藏起來的registry或檔案,而這種現象有可能是惡意程式所產生的。

如果嫌這些東西太複雜,很難攪清楚,可以在確定系統乾淨時,用截圖或抄寫的方法把開機程式、服務、非隨插即用裝置記下來。懷疑有問題時就比對之前的記錄,多出來的東西通常就是問題所在。
=== 本文結束 ===

星期四, 7月 20, 2006

三中木馬

又中了灰鴿子,這次的版本不是側錄,可能是遙控的吧。偏偏個人防火牆ZoneAlarm新版有bug,在非英語的Windows上完全不能用,乾脆重灌Windows再找舊版ZoneAlarm來裝。

可惡的是仍然不知道怎麼中的,我應該已經很小心才對啦。
=== 本文結束 ===

星期三, 7月 19, 2006

Sysinternals被Microsoft買了

Sysinternals創辦人的blog官方FAQ
和鴻海買普立爾一樣,看到消息令人驚訝,其實想想是理所當然。

得趕緊把新版工具拿下來,免得以後沒有了。
畢竟我很依賴他們的工具。
好像大家都這麼想,所以完全連不上了。
=== 本文結束 ===

星期日, 7月 16, 2006

京都行遊記

幸好有帶VAIO去記流水帳,寫了篇報告似的遊記。
不過覺得要把HTML編進來太麻煩了,就用連結讓大家參考
=== 本文結束 ===

星期二, 7月 11, 2006

京都行

月初去京都逛了一陣子,之前安排行程弄了一星期,回來之後又懶了好幾天。剛出機場兩人幾乎無法承受台北的天氣,到家第一件事就是開冷氣,不過就差個幾度而已...

覺得自由行八天逛京都還不太夠,有幾個行程縮減過,嵐山和宇治也還沒走,反正也走不動了。不過這也得看各人喜好,我們排的行程是寺院神社景點加上花草觀賞,真要趕場一天也是可以拍完幾大觀光景點吧。

去年開始注意健康,出外旅行時赫然發現飲食極不均衡,幾乎都沒吃到青菜,全靠飯店的自助式早餐沙拉在撐。不過活動量足夠,回家後測量的數字很不錯。

帶了小VAIO去裝照片順便寫寫流水日誌,照片拍了1.5G,還好有先去借了一片1G的SD卡。有機會整理整再找地方放上去給大家參考。

照片是在晴明神社拍的,陰陽師是追了很多年的漫畫。

還記得第一次去出國,那種自己好像從此不同的感覺。後來的旅行都很美好,也都有不同的感動,但再也沒有一樣的感覺了,難怪有人這樣重視「初體驗」。

隨著旅行結束,一年的休息也到終點了。明天要去五股(荒涼的地方)跟前同事談談工作機會,我不太想直接到熟人的公司上班,可能會登履歷去別的公司面試。

之前跟Neil和Claire(沒有s!)討教京都行程時,Claire(沒有s!)問休息這麼久,會不會害怕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因為她也停工很久了。是有一點,我已經快忘掉剛進一家公司時,皮繃得緊緊的感覺了。剛離職時還在想下個工作要好好選,希望是我最後一份工作。現在已經把這種念頭完全丟開,就一份工作囉,做得穩定有成就最好,不好再找就是囉。
=== 本文結束 ===

星期六, 6月 24, 2006

WTF: The Terminate()or

WTF總是能讓我發笑,這一篇也是很絕:
某個便宜的銷售系統使用上都還好,等到開放給客戶使用之後突然出問題,所有檔案無預警地全部消失。某人花了十小時追查,發現以下的程式碼:
function terminate() {
exec("rm -r /var/public_www/$_SESSION['Tempfile']");
}

讓我想起第一次正式工作時寫DOS下的繪圖系統,而且是沒有DOS extender的16位元程式。在圖塊搬移時要不斷偵測64K segment邊界,遇到顯示記憶體和圖塊來源的邊界時都要特別處理。程式寫到煩了,於是在兩者都發生的狀況就只寫了一行abort()之類的東西,然後祈求這種狀況不會發生。這種願望當然是不可能實現的,果然不久之後就有某人回報這個問題,而我也只好乖乖地去做本來就該做好的事。這與約耳測試裡所說的infinite defects methodology:要計算指定字串高度時直接寫return 12,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自此之後我比較能面對現實,也愈來愈相信墨菲定律了。
=== 本文結束 ===

雜記

早晨六點醒來,身體疲勞眼睛澀,卻怎麼樣也睡不著。

電腦不適合做為與自己對談的工具。明明是為了要寫東西才起來,但是坐到電腦前面,不自覺地就開始整理起資料來了。下載逛網站,真是一種消耗自己生命的好方法。而打字,尤其是用倉頡這種拆字型的方式,對思路或多或少有些影響。有趣的是,當閉上眼睛不管自己打的字是否完全正確,的確可以減少拆倉頡對思路的妨礙。

我最憂慮的是什麼呢?在床上翻來覆去,擔心的就是「健康」二字:我的健康,廖的健康,家人朋友的健康。我並不在意是否能活的佷長,比較在意是否能好好的活,我不希望躺在病床上受人照顧。這似乎反映了自己怕拖累人,害怕依賴人。

為了準備出遊,前陣子都在找資料,但這陣子卻沈迷於瑪利歐和踩地雷之中,不禁開始厭惡自己了。尤其是踩地雷,簡直變成像強迫症般不可控制的病態了。有時甚至懷疑腦袋裡是否被設定了踩地雷開關,打開了就關不掉,難怪之前曾經把電腦裡的踩地雷殺掉,但是因為灰鴿子事件,重裝系統時又裝回來了。當然這都是藉口。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即使開始功能表中沒有「踩地雷」這一項,但是執行winmine的還是我自己。重裝時灌了踩地雷或是開關什麼的都只是種藉口罷了。

說到藉口,前陣子讀的書裡講到否定的問題,而藉口也是某種型式的否定。我很在意自己是否靠著各種藉口逃避真實。關於否定,我也能慢慢體會或是能接受所謂森羅萬象,即使互相衝突卻能夠同時並存,而物質世界並不是唯一的存在。

前陣子在整理東西,重讀以前印的文章「生命之囚」,雖然相同的道理看過也想過多遍,裡面所敘述的囚牢依舊令我震動。幾年前拜訪姑姑,聽她談到姑丈患病開刀的事情,那種把自己完全交給上帝的虔誠讓我十分驚嘆。對天主教徙或基督教徒來說,這個全知全能的神或許正是面對未知命運時的重大依靠。我由幼稚園到小學前三年唸的一直是基督教學校,後來卻選擇當個不太虔誠的佛教徒,大姊的影響是有的,但是細想起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自己對依賴他人的恐懼。相同的恐懼讓我擔憂健康,讓我擔心金錢,相同的恐懼也讓我選擇我的宗教。雖然好像有點高調,但是我認為面對這些是我必須不斷學習的課題。

星期一, 6月 19, 2006

新超級瑪利歐兄弟

星期四去後車站買東西,順便敗了NDS上的新超級瑪利歐。內容很多,玩得很辛苦,星期天半夜12點終於把第一級全破了。發現自己比以前頭腦清楚,不過手指已經老化了。

高中時期很愛玩紅白機的瑪利歐,但是怎麼玩怎麼死,從來沒有能真正全破過。或許自己沒有機台也是原因之一吧,不過記憶中那時候玩的很緊張,手指會很用力,玩不了多久就會很痛。而且當時玩起來很莽撞總是不得要領。現在玩起了的感覺不同,手指比較能放鬆(玩完之後兩隻姆指還是很痛)。另外對於整個遊戲似乎也比較能掌握。

儘管玩起來能更進入狀況而且仍然很喜歡,不過卻不得不承認自己離遊戲愈來愈遠了。以前並不會覺得,但是對現在的我來說,每天花幾小時玩遊戲實在是太奢侈了。
=== 本文結束 ===

星期二, 6月 13, 2006

踩地雷

真糟糕,最近又回頭迷戀上踩地雷了,本來想針對踩地雷寫一篇心得。先到網路上找找有沒有類似的東西,結果發現這個人差一多寫出我想要的感覺。另外在這裡有相當完整的攻略。

BTW, 我需要再寫一隻自動踩地雷來治療我的地雷癖嗎?原來的在XP上不能用了。
=== 本文結束 ===

星期三, 6月 07, 2006

標準差

有個朋友這學期由台大電信所畢業,想要我陪他去補些畢業照。反正我固定要去學校游泳,所以約了昨天去拍。天不從人願,在往拍照景點(本校正門口)的路上突然飄起雨來,朋友大概是不想讓租來的學士服淋濕吧,於是兩人去小福坐坐。他的題目比較像社會科學而非工科領域,我並沒有看到實際的內容,大概是探討通信門號的政策之類的。雨愈來愈大,最後朋友終於放棄,道別後我就回實驗室看看,順便問問謝師宴的事。

實驗室人很多,原來今年有六個一般生的碩士要畢業,而且全部排在今天下午口試(6/7)。好奇之下就逐一問問他們的題目,本來只是隨便聊聊,結果其中一位多問了幾個問題,突然看到奇怪的數字。兩張照片一張很乾淨,另一張雜訊很大,但是簡報上寫的兩張圖的雜訊量(用標準差表示)都是40左右(8-bit)。這裡提供一些參考數字,以前做相機時好的標準大約是3-5,最差的大約是十幾,不過超過10已經是在視覺上無法接受的。我質疑這些數字的合理性,對方表示是用Photoshop算的(都是Photoshop的錯?),於是我請他實地演練一遍,結果發現他並不是選取某個均勻同色區域,而是直接選擇整張圖來計算!整張圖有亮有暗,所以算出的標準差並不是雜訊,而是代表整張圖的明暗對比分佈狀況。對方還一付恍然大悟的樣子。

這種錯誤!在論文口試前一天!被局外人發現!還台大的資工所!OMG!
看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態度還是重於一切。
=== 本文結束 ===

星期二, 6月 06, 2006

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上星期一送大姊去中正機場。一大早九點多的航班,離開機場時還不到九點。上星期有位在五股上班的前同事約這星期要找我聊,想想有十來個還算熟的同事在那條街上班,剛好可以順便拜訪,於是打電話約好後就直接走北一高去五股。

五股交流道的狀況不太好,早上十點多還是堵到高速公路出口處,塞車加上迷路搞到十點半再到。大家都知道這種突然叫你來聊聊其實就是問要不要去上班,反正時間還早,談完禮貌性說會考慮就好。出了門開始找別的同學同事見面閒聊,其實我最想知道的是某個同學兼同事為什麼會去某公司上班。

五股工業區實在是很冷清的地方,連個休息的地方都沒有,所以便利商店因應而提供了許多機能,比如提供廁所,店外有很多桌椅供人用餐等等。幾個人聊了一陣子,我也得到要的答案,同學突然問我休息這一陣子有怎麼感覺。現在想起來這是理所當然的問題,不過當時沒預期到,只是想了一下說:「我覺得休息這一年是我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我到現在還是這麼認為。雖然很多事半途而廢,家裡並沒有保持整齊乾淨,學電視冠軍的書架整頓計畫也是起了頭就做不下去,說想學日文連起頭都沒有。但是把論文寫完然後畢業了,讀(聽)了許多許多的書和文章,定期的去運動,在工作上也儘量能有點小小的貢獻。有更多的時間和家人相處,和廖一起吃晚飯的次數也變多了。雖然現在的收入減少了,但卻不會比原本更憂慮金錢而吝於使用(我得承認長久以來的小氣還是很難擺脫的)。

假期很快就要過去,預計八月就要開始上班,而我卻還在徬徨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甚至懷疑自己在半年多的閒散之後,還有沒有能力工作。儘管如此,我還是認為這一年是很棒的,讓自己煞車暫停,原本覺得接觸許多其他方面的東西是很重要的收獲,我也的確因而學到很多。或許並沒有因此增長什麼智慧,不過現在覺得那些並不是很重要的。我現在真的覺得,能在家人的支持下這樣渡過一年,而且能不太擔心找不到工作,實在是給自己最好最奢侈的禮物。

=== 本文結束 ===

The Diary WTF

用了RSS reader之後省了不少時間,不過Bloglines並不是很穩定,看過的文章有時會變成沒看過的。

The Dialy WTF是最近加入的內容,雖然不記得怎麼來的,不過內容很有意思。

從來沒有真正做過資料庫,不過今天在The Diary WTF看到的內容真是蠻精彩的:被26個欄位當作key的date table

星期六, 6月 03, 2006

倖存者遊戲給出的12個啟示?

亂逛到「倖存者遊戲給出的12個啟示」,又是一篇似是而非的論述。當然有些部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並不一定會發生,那只是很多可能性的一種罷了。我很好奇,如果最後Kelly把Richard淘汰出局,評審們選了Kelly或Rudy當最終「倖存者」,這個作者又會掰出些什麼。好玩或是當習作寫寫就算了,如果作者真是這樣相信,這可是真是有趣。

那個節目在台灣叫「我要活下去」,好像曾經轉台瞄到。我的感覺是其中一定有操控的成份,只是比例多少而已。在椰林風情翻到一篇相關的文章。比較有趣的是該文章中的贏家Richard因為該筆獎金未報稅而被起訴定罪
=== 本文結束 ===

June Bugs of The Daily WTF

如標題
我最喜歡第二個,一個Cancel按鈕和三個OK按鈕的那個。
=== 本文結束 ===

星期四, 6月 01, 2006

ViaVoice 10

Jacx前兩天用MSN找我講話,而且送來的訊息有點怪怪的,原來是在試用語音輸入法(IBM ViaVoice 10,中文叫「快樂頌」)。前陣子和現在都在大量翻譯,右手酸痛感覺負擔很大,所以也來試看看效果。

基本上個人號稱手寫輸入和語音輸入雙殺手。我的字跡潦草,在十年前的資訊展場裡讓多家展示手寫輸入的廠商無言以對。雖然這麼多年來手寫輸入理應成熟許多,但是我已經失去用筆輸入中文的興趣了,雖然有買Wacom,不過唯一的用途就是MSN塗鴉。咬合不整加上國音底子差,所以也沒有指望過語音輸入。而且印象中的語音輸入負荷很大,讓我一點都不想用來當輸入法。

實際試用有幾方面的感想。

  1. 在正確性方面經過訓練還不錯。但是以我的狀況來說,所謂不錯是指八到九成左右,而且如果不大幅修正自己讀音的話,恐怕很難再提升了。在訓練方面我只進行了一半,但是完整的訓練實在太長(半小時左右?),沒有足夠的口水一次做完。
  2. 在效率方面果然還是負擔很大。在開啟語音輸入功能時,原本的中文輸入法有明顯的停頓,似乎不適合一邊語音輸入一邊修正錯字。最後採取唸完一頁後停止語音輸入再修正的模式。我的機器是Anthon 1.4G加512MB DRAM配Windows 2000,如果用主流的機器應該會更順。
  3. 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使用習慣上。不管是寫作還是翻譯,過去的模式都是先寫出句子和各種想法後再調整或重新組織。另外由於英文的閱讀能力未達連續直譯的程度,翻譯時習慣反覆調整用語或意義。在試用初期期望過高,每一個句子都斟酌再三,效率反而變得很低。後來改成批次作業,先整頁直接直譯讀完,再邊查單字邊修正調整,雖然沒有理想中的好,但至少已經減輕不少負擔。


有些網友的意見是正確率太低,加上修正的時間不會比直接打字快。我的感覺是輸入的內容和習慣影響很大,對直接照中文稿唸寫的人來說,直接打字或許是比較快的。但是對寫文章或譯作來說,中文輸入法(特別是拆碼型的輸入法)對思路有相當的妨礙。以前倉頡滾瓜爛熟時感覺不明顯,現在很多碼忘掉而腦袋又不如以往靈通,影響就很大了。往往一個字忘記拆法就卡了30秒甚至一分鐘。而我國音學得不好,所以用拼音和注音都有相當的瓶頸,看起來這還算是目前比較好的選擇。

星期三, 5月 31, 2006

流浪狗

輔大好像要大動作清除學生社團Doggie Club主動管理的流浪狗。這裡有很多人在討論,不過也有人留言說是網路謠言。這裡說聯合報有報導,不過在聯合新聞網找不到對應的文章,當然也有可能該新聞並未上網。總之就是還搞不清楚真假。

不過在看的過程中看到這段所謂讓狗安樂死的影片(心軟的不要看),不禁想到生命可以很美好也可以什麼都不是,即使是人也不會好到那裡去。
=== 本文結束 ===

星期一, 5月 29, 2006

令人難過的新聞

印尼強震逾5000死 小鎮3/4人消失 垂直震威力驚人
某人不願意成真的夢竟然成真,寧願不作夢比較好。
=== 本文結束 ===

星期四, 5月 25, 2006

報稅

搞不清楚是暴怒過後還是睡眠不足,覺得很不舒服。

昨晚用國稅局程式做二維條碼報稅,諸事不順。家裡用的是噴墨印表機,本來想印成PDF檔拿去別的地方用雷射印,誰知道一印就「記憶體不足」。我的記憶體是不多,不過Windows 2000加512 MB RAM從來沒有程式抱怨過。

此路不通就用噴墨吧,HP印表機的驅動程式太囉嗦所以我沒裝,又花了幾分鐘裝上。然後又跟卡紙捲紙奮鬥了好一會,印廖的憑證報稅收據一切正常,可是印二維條碼就出現「錯誤(類別未登錄)」。

我想這種鳥事應該不只我會遇到,果然找到難友。二話不說把程式移掉裝回舊版,這次是沒有錯誤訊息了,不過也沒有東西印出來。

檢查印表機內容發現裡有列印工作,但是印表機不會動而且工作也刪不掉。重開機列印測試頁正常,別的東西也可以印,但二維條碼試好幾次都是一樣,火就冒上來了,你香蕉芭樂個國稅局的鳥程式。真是應驗了某人說的「很多次的沮喪會累積成一種無助感」,而我的情況跟裡面幫人弄Mac電腦的皮特如出一轍,根本就是翻版。

現在想想自己不應該那麼生氣,不過國稅局今年的二維條碼列印程式真不是他X的普通的爛啊。而我自己不知是否因為在家裡待久,承受挫折的能力似乎變低了。
=== 本文結束 ===

又一些連結

最近在看Stop Improving Yourself and Start Living這本書,已經摘譯了約三分之二,時間都花在上面,也沒有什麼心思想別的事。

Repeat After Us:找義工把朗讀著作權的英文。
gliffy:AJAX和類似技術盛行之後,什麼東西都有網路版。這是個網路版的Visio,不過感覺效率還不夠好。
Google SketchUp:Google買下3D模型製作工具後推出的免費版,聽說很簡單。
Google Notebook:現在是拿eBlogger來做網路筆記,以後大概會試用這個。
秋風五丈原:兒童不宜的三國BL亂搞版,笑到我不行。
Startrek Auction:呃,雖然廖也迷Startrek,不過這東西貴到買不起,星艦制服8-12KUSD,星艦模型15-25KUSD!啊!
PWNtcha:辨別用圖形化文字避免垃圾攻擊的機制,聽說效果相當好。

星期一, 5月 22, 2006

EGM任天堂專訪

這裡
「我想到像是俄羅斯方塊這款遊戲,它是20年前由俄羅斯的科學家發展出來的。假如他現在將遊戲製作出來並推銷給發行商,他們大概會叫科學家滾回家去,然後加上較好的繪圖、更多的等級、CG影片、甚至可能加上電影授權好讓它賣多一些。」
遊戲機提供有別於性能提升是否成功之路,端視Wii的成果如何。雖然個人頗為看好,不過還是有待事實證明。
=== 本文結束 ===

星期六, 5月 20, 2006

整理東西

心血來潮開始整埋東西,清出一堆好幾年沒碰過的紙張,赫然看到程式設計之道,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在當年只有BBS的時代還搞不清楚Jolt是啥玩意呢。感謝Internet,現在很多資訊都能輕而易舉地取得;不過同樣也是因為Internet,這些可愛好玩的資訊也被掩沒在訊息汪洋之中。
=== 本文結束 ===

星期日, 5月 14, 2006

某老師

本來是不想寫這種東西的,不過剛跟廖提到,想想以後可能會忘記有這種事,還是寫下來好了。我沒指名道姓,不過我相信這世界上這樣搞的老師絕對不只一個。不,我想即使光是在台北應該也不少吧。

幾年前研發部門的頭頭找了一個顧問來,據說是他同學。工作上沒有直接來往,只是帶了一個研究生來,有什麼需要直接找研究生。他會定期找學生來報告,大概每個月會有一次。後來比較熟了,他就鼓勵我去考他們所,在我還在遲疑時廖就買了報名表,然後半被迫半自願地就考進去當了顧問的研究生。

我並不會形容那是地獄,我不是那麼誇張的人,離開十多年後再回到學校唸書,實在是很不錯的體驗,我也很感謝有這樣的機會能夠接觸這些課程,不過與某老師的相處實在並不是什麼愉快的經驗。

我已經記不清楚整個過程和時間順序了,只能把印象深刻的幾件事寫下來
叫學生換工作
由於工作的緣故,有正職工作的研究生都會約在課後和老師進行一對一討論,老師並不忌諱討論時有旁人,所以我和另外幾位研究生會同時擠在辦公室裡等。有一次有個博士班在我之前討論,我突然聽到「我們實驗室是在做XXXX,你最好換一個和這個相關的新工作。」
叫學生替他當顧問
有一天老師要我在他辦公室挑本書看並且準備報告,我想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等到在Group meeting報告確定內容沒大問題後,才發現自己已經成為顧問講師,就像當初那些研究生一樣,到各家公司巡迴報告,不過沒有顧問費。不管是去內湖林口還是新竹,全部自己搞定也沒有交通費(其實我現在想想應該去要的,說不定拿得到)。算一算總共有七家公司,所以密集時要一天要去兩家公司報告,一週報告兩天。
接電話
反正報告的東西都是看書的,跟工作上沒關係。不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手機會突然響起,然後陌生的聲音說:「某老師給我你的電話,要問你幾個問題。」內容當然是跟我的一點點工作經驗相關的,只好在上班時間躲到一邊耐心的應付這些事情。有的人甚至沒有報上公司或姓名就開始問問題。其實現在想想,我大可以拒絕或裝作不會,只是當初太呆了。
積極的態度
某老師是非常積極的,他的格言是沒有試怎麼會知道,凡事要主動去提才知道,面子一斤值多少錢?所以我曾看到他去和當顧問的某大公司毛遂自薦,要當該公司的獨立董事。對於這方面我非常的佩服老師,這是我稱之為自我障礙的一個難題。
競業
由於有些公司是直接競爭的同業,所以即使是無關的題目,我也覺得不適合而告知無法報告。某老師似乎覺得這樣很麻煩,於是希望我獲得公司同意不要有這種限制。於是我把所有會去的公司列出,發信給主管及總經理請求允許,結果變得更糟,本來我自行判斷時七家可以去五家,總經理指示後七家只能去兩家。

我當然是很樂意看到這種結果,不過老師顯然是不太樂意,結果下星期的一對一討論變成奇怪的洗腦會議。某老師的邏輯是這樣的,他得先說服我去這七家公司報告對公司是沒有影響的,然後我就可以和他一起去,由我說服我的直屬主管,然後我和直屬主管和他再一起去說服總經理。

於是平常20分鐘結束的討論變成一個多小時的洗腦,最後我只能說我同意他的論點,但是身為員工我不願意扮演說服的主角,我可以和他一起,但是由他來講。他雖不滿意但還是接受了。

還好事情到直屬主管那裡就結束了,「公司政策」,就是這樣。老師並沒有任何上班的經驗,似乎對企業運作和從屬關係完全沒有認知。或許也不是不知道吧,是他"Can Do"的態度驅使他試了再說吧。
加薪
某老師顯然是覺得當這種顧問很好賺,找學生去報告報告,再派個學生去打工,每個月就有三到四萬。有一次一對一討論時突然說了,要我替他向主管要求增加顧問費並延長每次合約的時間,對我來說這真是一件很好笑的事。不過剛巧我先提出自己要離職的事,所以他也很識相沒有正面要求我去談,省去了我拒絕的麻煩。有趣的是當他正要自己去提時,總經理卻以公司狀況不佳停止所有的顧問。
一般生與在職生論
可能是因為我不夠合作吧,於是某老師在一對一討論時講了一些奇怪的話。說他花相同的時間指導學生,一般生要他報告就報告,要他去各公司服務就照做,要他找資料就找資料,顧問的公司有問題打個電話就可以去服務。我這種在職生雖然有些業界經驗,可是貢獻不多,沒有一般生好用之類的。我聽了也只能一直點頭如搗蒜,其實心裡已經涼了一大截。我不是說當老師應該多麼清高,但是這也未免太現實了吧。何況我並不是沒有替他做事,有些問題他的研究生根本是不可能答得出來的。
通訊作者
畢業後和實驗室另一位研究生聊,他也深有同感,並且講了一件新的事情。由於某老師已經是教授,不再需要論文掛名來升等,於是告訴研究生第一作者不必掛他,不過通訊作者一定要用他的名字。研究生大感疑惑,後來才知道好像和獎金有關,如果上了特定期刊,學校會發獎金給通訊作者。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過依老師的作風來看是很可能的。

我能理解老師視研究生為資源的作法,這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像我這種有正職工作的人同時也是公司的資源。或許是這樣的重疊角色產生衝突才有這些不滿吧。我不想繼續唸博士班,覺得沒必要是其一,見識到這樣的老師也是原因之一。

2006/7/30
幾個星期前某老師的研究生突然MSN我,說再也受不了了,怎麼會有這麼不要面的人.....據他說老師要他寫論文投期刊時答應,該篇論文可以作為他博士班的畢業論文,但事後又說不能算,讓他感覺受騙。更令他受不了的是,這已經是第三次了。不過這件事無法求證,相不相信自己衡量一下吧。

2006/11/18
可憐的某研究生,據已畢業某人說某老師到研究生的公司,向主管要求允許研究生到別的公司講課(幫某老師賺顧問費),結果當然是被拒絕,或許因為太厚臉皮還被羞辱。聽說後來和別人吃飯時罵三字經,說那個主管怎麼這麼不會做人。更有意思的,某老師事後叫研究生在國防役結束後馬上辭職換工作。

前陣子某老師有打電話給我,叫研究生問我問題,問完之後換他問我新工作,好像也想來沾個顧問。他大概不知道他在敝公司沒什麼好名聲,之前他打混的顧問公司也有不少人到這裡來,想來騙吃騙喝應該是沒希望的。上周接到某設計公司的求才信,說某老師推薦我。直接回絕後換人事主管打來,果然某老師現在換到這家騙錢,我想沒什麼好說的,就跟對方說我不想再和某老師有牽涉了。再聯絡吧。

任天堂社長E3演講

商業書籍或文章看了一堆,書摘也聽了一堆,好的和爛的都有,顯然爛的還是比較多。前天才聽了「相信中國,尋找百度」和「The Wal-Mart Way」兩份書摘,顯然又是兩份宣傳品。

其實宣傳品還好,只是不是太蠢就不會當真。比較可怕是那種寫得似是而非,好像在搞宗教的玩意,講得頭頭是道,伸手去撈什麼都沒有。還有些寫得是很有道理,但是高來高去,或許是因為層次太低,所以看的時候手舞足蹈歡喜莫名,看過後還是一片空虛。到後來我還是對講實務和執行面的東西比較有感覺。

對我來說,願景就是層次很高很空乏的東西。由Jimmy那裡看到任天堂社長在E3的演講,感覺就很實在。由「擴大遊戲人口」這樣的目標開始,很清楚展現了任天堂的策略。觸控螢幕和Gyro sensor都不是很新的技術,但是在他們的策略中發揮了絕大的作用。這種感覺在親身玩過任天狗(Nintendog)之後特別明顯。

有些人認為願景是更抽象的東西,「擴大遊戲人口」並不夠抽象,只能算是個目標。那很抱歉,不過對我來說,拯救世界或世界大同實在太高層次了,讓更多人來玩遊戲實際多了,即使遊戲的定義因而改變也沒什麼關係。
=== 本文結束 ===

星期四, 5月 11, 2006

Wii & PS3: 體力遊戲時代的來臨?

欣嘗完Wii超炫的demo影片,再看到Sony PS3跟進使用有動作偵測功能的控制器,不禁開始想像後續的發展。

Demo影片已經展示了許多可能,幾乎所有單純的肢體動作都可以變成遊戲的元素。初期的遊戲可能只是把它當作額外的控制方式,但是可以預期,像指揮或比劍這種以肢體動作為主軸的遊戲會愈來愈多。

如果遊戲開發廠商沒有很小心地使用這個功能,很多遊戲會轉變過度依賴肢體動作,無形中提高了玩家門檻並減少潛在的消費者。

另外因為玩遊戲而引起的運動傷害也會擴大範圍,而且不再侷限於手指手腕,說不定還會有投入過度滾翻撞傷送醫的新聞出現呢。

不過整體來看是比傳統搖桿或鍵盤好多了,想像一下用Joypad發昇龍拳,左手大姆指急速向左(右)拉再勾小半圈,光是想到我的手腕就在痛了。

如果單一個控制器是六個自由度,兩個控制器就是12個自由度,可以模擬出的世界或許已經超出一般人的控制能力,或是尋常遊戲開發者的想像力。不管如何,我認為遊樂器的娛樂性絕對會因此再提高一個層級,而這真是非常令我期待的發展。
=== 本文結束 ===

只有「酷」字可以形容

Wii,怎一個「酷」字了得,再次說明任天堂真是可怕的公司。另外還有超級瑪利兄弟的NDS版,巨大化的瑪利歐讓我不禁心跳加速。
=== 本文結束 ===

星期六, 5月 06, 2006

外遇

有一對還算熟的夫婦,先生長期在大陸做事,太太留在台灣上班帶小孩。夫妻算是相當恩愛,前陣子卻驚傳先生在大陸已經有小孩了。廖不禁語帶威脅地禁止我去大陸上班,雖然我從來沒有這種打算。

剛好朋友間有個聚會,看著共同的朋友討論這件事情,有的痛罵男方薄情負心,有的關心女方現況,有的探討外遇原因,甚至有的好像要替男方找正當的理由。

看到別人討論發生在朋友身上的這件事,感覺很不愉快,搞不清楚這些人(包括我自己)是真正的理解並關心對方的困境,還是藉著別人的不幸來突顯自己還算幸福。我們關心朋友,但是這種情況能做些什麼呢?

我認為外人是沒有立場對男方做些什麼,我們可以指責他不應該,但是不太可能要求他做什麼。至於女方或許可以去幫她照顧小孩,找她出去散散心吧。不過這種事還是同性去做比較好,安慰變外遇的事也是有發生過的。

旅日作家劉黎兒前陣子寫了一本「大劈腿」大喊劈腿有理,還舉出了劈腿五大原則。我沒看過書的內容,但是報紙上偶而會有介紹,其中一項是「別把旁人捲進來」?我不禁懷疑,是怎麼樣的外遇可以不把旁人捲進來呢?是要像前面男主角那樣偷偷摸摸隱藏到底,不被老婆發現自然就不捲進別人(還不是穿梆了);還是跟對方說好逢場作戲;還是乾脆把自己閹了,保證不會出事。

上面引用五大原則的網頁在文末寫著:「事實上劉黎兒所要呼籲的,其實只是在這些看似不道德的人間情感裡,找到女性的自主情慾價值觀」。令我想起SARS時期的自主健康管理,反正一切只有自己心裡有底,是自己愛玩所以到處玩,還是舊愛不再所以找尋出路,或者是像段正淳一般時時刻刻都有唯一的真愛,抑或是身在異地心情苦悶要尋找慰藉,還是要尋找「自主情慾價值觀」,藉口還是真實,只有自己知道。

說道德太嚴肅了,我認為主要還是夫妻雙方的認知。講了一大堆有的沒的的藉口,但另一半也劈腿時能聽得進去那些理由嗎?如果雙方都看得開也覺得沒什麼,旁人實在沒啥好說的。不過外遇的案例那麼多,恐怕沒有幾個是這種情況吧。

廖比較認為這是社會的道德,所以旁人絕對有權利譴責;而我原本認為這是私德,私德會不會被公眾認可為社會道德,在不同的社會情況是不同的,所以非關係的外人似乎沒有立場說什麼。不過話說回來,即使是私德仍然是可以被評論指責的,我原本的想法顯然是太孤立了。

=== 本文結束 ===

2006/5/6隨想

好多東西都想寫,似乎變成好發議論的傢伙了。得意忘形之間就自顧自地高談闊論,忘了傾聽的原則。別人為什麼要說這些話?純粹為了發洩還是另有所指?或者單純是突然想到隨便講講?因為如此莫名奇妙大吵了一架。

看了「蘋果橘子經濟學」,相當有趣,極力推薦。

=== 本文結束 ===

李開復的演講

因為不用錢又有點好奇,上星期五(4/28)去聽了李開復的演講還有和詹宏志的對談會。地點在福華會館,就是以前的公務人員訓練中心。

講台上掛了個很大的牌子當背景,上面大大的「以成功定義彊界」頗為刺眼,不禁懷疑自己為什麼要來這個地方,莫非自己是下意識地排斥「成功」嗎?我想應該很少人會追求失敗,那麼就是定義上的問題囉?我想的成功和那塊大牌子寫的那兩個字(至少是在我心中他們的定義)。既來之則安之,看看會場的人,有的穿得很正式,不過也有很多穿著隨興的年輕人。星期五下午,上班族的比例應該會低一點。

大概數了一下座位數, 上下兩層大約有九百名左右吧。比較有趣的是看到一位老太太進場,不禁嘀咕了一下。開始不久才發現原來是講者的母親...難怪...

演講中規中矩,突然發現自己好久沒有聽過這麼勵志的演講了。內容應該都是來自他的新書「做最好的自己」,強調一些基本態度和中庸原則。他的說法是決定成功最主要的就是選擇,所以重點在於選擇的依據。因此他在演講裡列出七個(?)選擇的準則。基本上也都是些老話:理性,能面對挫折,聽從你的內心等等...不過其中還是有幾段話讓我有些感覺。

我在看What Hearts時一直覺得很悶,主角在裡頭幾乎沒有任何的好事發生,大都是失望和分離,一直到整本書結束都是如此。當講者談到面對挫折時我竟聯想到這本書,或許What Hearts的作者就是要表達主角在挫折中成長吧。

講者談到當初投入業界時,對方說了一句話說服他離開學校放棄教職,內容類似當初Steve Jobs說服John Scully離開百事可樂投靠蘋果的話:「你要一輩子賣糖水給小朋友?還是要來改變世界?("Do you want to spend your life selling sugar water to children or do you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令我奇怪的是很多人聽到這裡笑了,這不是個老故事了嗎?難道大家都沒聽說過嗎?

報紙測試法是另一個覺得有趣的內容。講者說他在面臨困難的選擇時,會想像如果各個選擇分別被登上報紙頭條,讓他最不在意的就是他要的選擇。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這個人真是非常正派。

明顯的答案往往不是真正的答案,令我想起某些宗教團體裡所說的魔鬼代言人堅持反對的立場,而一個全體同意的決定反而是不能通過的。這個與Debugging一書中時檢視基本假設的法則也有一點相通。

後半段的對談比前面的演講有趣,我想主要是因為詹宏志和李開復是不同的典型,面對提問人所提出相同的問題,兩個人有著全然不同的的答案。

當被問到對廿一世紀是華人時代的看法時,李開復是典型的治國平天下想法,先提身為華人的驕傲再轉到地球屬於全人類的世界大同說法。詹宏志則是從出版文化著眼,點出隨著中國興起,華文的影響會日益擴大,但是隨著華文文化圈的擴大,華人對華文的控制也會減弱,頗有華文也不再是中國的華文的意味。就像英文也不是英國或美國的英文一般。

2006/5/17:把錄音筆的內容打成摘要

星期三, 5月 03, 2006

揭發科學史上最大的錯誤!?

今天去政大書城買書,看到很聳動的書名「揭發科學史上最大的錯誤」,不禁在書店翻起來了。以書名聳動來說作者或許是成功了,至少我停下來翻了一陣子。不過以內容來說就...別的不提,光看同作者的另外兩本書名就可窺一二:「外星生命控制人類的命運」和「史上最大預言即將應驗」。整本書就只會說因為如此這般,所以波動論是錯的,又因為這樣那樣,相對論也是錯的。某些自然農法教派相信不必施肥也不需土壤肥沃,只要有愛就能有驚人農穫,這本書比那種教派更讓我受不了。好歹人家真的種出東西來了。光是說別人錯錯錯錯錯,連小朋友都會。這位先生,在說別人錯的時候,可以順便賞我們幾個你的正確的新理論嗎?還是外星人戰勝一切,或是萬物都在推背圖中呢?
=== 本文結束 ===

星期日, 4月 30, 2006

上課

同學離開T公司後去了D公司,有陣子接觸在談顧問的事。因為時間關係沒答應,只是承諾真有需要必須到現場再來算車馬費。上次替他們上了一堂課,當給同學面子沒開口要。

前兩天託同學的福又要去上一堂,第二次就不做人情了,直接開了一個中等的價,沒想到上完之後同學說連上次的份都幫我請了,真是得好好感謝同學。上次講的是數位相機影像處理管線的概念,這次本來要教白平衡與色彩校正,結果白平衡講完兩小時就過去了,其他內容只能另外再約時間,就讓D公司多請我一頓吧。

這次的投影片花了兩三天準備,雖然時間很花時間,但是能把自己知道的東西整理澄清再寫出,實在是很棒的一件事。寫完從頭審視內容時,卻不禁有點猶豫。雖然基於保密考量不寫出實作細節,但是可公開的部份已經是知無不言了。即使大部份內容都是外面公開的資料,裡頭畢竟還是有很多個人經驗和心得。如果自己不是要離開這家公司,甚至考慮離開這個產業,真的肯這麼公開地講嗎?

我以前相信知識是應該要散播出去的,那時候我會說「知識的分享產生力量」。我想我現在還是這樣相信,不過有兩件原因讓我漸漸有點遲疑。首先是自己的能力狀態逐漸下降,在別人都留一手的情況下,完全開放似乎會降低競爭力,對自己是很危險的。

第二個原因是對於知識傳遞效果的質疑。有很多知識不管講者如何開放如何努力,聽者吸收的效果還是很有限。既然知識其實不是那麼容易被別人吸收,應該能抵消我對競爭力下降的擔憂,更加放心繼續擁抱知識分享。有趣的是,這個原因反而讓我更加遲疑。

幾年前常常替部門的人上課,只要有大家應該知道的發現,就會自己或請成員整理後一起上個課。後來有一次和工程師一起工作,請他做了一連串的實驗後終於把問題解決掉。到實驗的後期我才突然發現,他到那時候才真正瞭解當初我上課上過好幾次的內容。他是很聰明的人,不過或許正因為聰明,當初沒有深思就自認為懂了。或許稍笨一點的人反而會仔細把它弄懂。或許根本就是我表達能力太差,這當然也是有可能的。

拉裡拉雜地扯了一堆,我想我還是會繼續相信這件事。我認為這些態度和其他對工作的觀點,其實已經成為我的價值之一,當我愈來愈偏離技術角色時,這些價值或許會愈來愈重要吧。還有就是個性吧,要一個大嘴巴閉嘴是很難的,我也是如此。

翻譯

最近其實很多東西想寫,偏偏就是沒有動手。是因為時間不夠嗎?是挺忙的,但還是應該騰得出空才對,主要原因還是對自己的時間掌握不佳。另外或許是姿勢不良或是使用過度,右手有酸麻的情形出現。靠電腦過活又習慣飛快打字,萬一要改用兩指神功,大概會生不如死吧,因此心中是很害怕的。不過想寫的還是要寫,只能多注意不要濫用,下星期找個時間去看看醫生吧。

自己真的很奇怪,坐在電腦前閒下來時就只會到處亂逛,不太能定下來寫想要寫的東西。而當人在外頭閒等,手上沒電腦可用時,東想西想後就會拿出筆記本用筆打草稿。目前為止較長或較完整的文字,大多都是這樣來的。或許電腦對我來說比較接近玩具或是殺時間工具吧。

雖然我自己的Joel on Software翻譯已告一段落,還是有其他人繼續在進行,而且有熱心人試譯並徵求志願者校稿。

既然有人翻好了,校稿相對上應該是輕鬆許多的,於是就趁前幾天的空檔進行。本來以為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結果卻用了四倍時間才搞定,不過還是比自己從頭翻譯輕鬆多了。做完再次體認到翻譯真是個需要耐心的工作,而且還要有像我這種處女座機車的特質。我把人家的譯稿改得面目全非,很怕傷害人家自尊心,但是明明譯錯的內容卻怎麼也不能放著不管。

有些人翻譯像翻譯機,結果看中文像看英文,倒裝、被動、子句樣樣都保留。這當然不好但卻不是最可怕的。一來我們現在的語句結構早已被英語文法影響,英文式中文雖不順暢但還有點熟悉。另外很多讀者在看這種譯文時,會很自然的轉換出英文原句加以理解。

比較可怕的是中文句子頗為通順,偏偏一路讀下來就是搞不懂。這表示你遇到了一位中文文字能力尚可,專業技能零分的譯者。他很可能用翻譯機翻一遍,然後運用尚可的中文能力把句子弄通順。看不懂內容?「我們本來就不懂這個東西!真正需要讀這種書的專業人士自然會懂的」。我看即使原作者懂中文,恐怕還是看不懂的。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我認為真正可怕的譯者是中文還不錯,技術也懂一點(比如會組裝PC,能在雜誌上寫顯示卡評比)。這種譯者會把文句順過後發現自己看不懂,於是就他的知識推敲出似乎合理的解釋。因為技術也懂一點,完全不會去google驗證一下。於是你得到一篇文句通暢又看得懂的東西,只是內容與原文完全不同。有時候因為子句結構看不懂,還會有意思完全相反的情況。

上次有這種感覺是好幾年前,當時替某本DirectX程式設計的書校稿。校了幾章就受不了,趕快請編輯聯絡譯者,然後很機車地教訓了人家一個多小時。現在回想起來實在有點後悔,或許當初看到前幾頁就該硬著頭皮跟編輯說我做不來,別人愛隨便翻是他自己的事。不過或許是處女座A型的缺陷吧,有的事會放過,但是當這種情況送到面前實在忍不住。

替別人校稿常發現這種問題,不禁擔心起自己的作品。其實我難免也會有這種情形,偶而發現就不禁汗顏。把原文和譯文對照重看一次並不困難,但是自己看是很難發現問題的。我相信這就像寫程式需要額外的測試人員一樣,因為自己就是會有盲點,就是不容易看出某些東西。由譯者和專業讀者組成的支援團體,再配合能原文譯文並呈方便校對的對照工具,或許是個可能的答案。

星期一, 4月 24, 2006

幾個有趣的連結

網頁的閱讀模式:在使用者閱讀網頁時進行眼球追蹤,將資料視覺化而得的結果。

Ask Tog討論設計和bugs,哩高(mile-high)的觀念據稱就是他提出來的,內容有點多,大概得看好一陣子。

免費工具目錄。有的不是真的免費,不過還是有很多沒聽過的東西。竟然還有Visual C# Express這種免費的東西,還是微軟自己出的。
=== 本文結束 ===

星期六, 4月 22, 2006

一個創新的原則

這看似嚴肅的題目純粹是搞笑的。昨天廖在公司遇到很好笑的事,於是整晚都在跟花友講電話,超過午夜12點才收工,感覺大概有三個小時以上。我也在忙著做投影片,所以兩人到上床準備就寢時都沒講到什麼話。忽然間她說:「你昨天又說夢話了。」

「嗯呃?」

「讓我看看,呃,『一個創新的原則』。」

「開玩笑的吧?」

「不,我三點醒來睡不著在看書,突然聽到你在講話,嗚嗯嗚嗯的聽不清楚,靠過去聽就聽到這句話,因為太誇張所以還特別寫下來。」

「......」

細節就不必說了,我是在幹什麼啊?竟然連這種夢話都講得出來,可是我不記得有作夢啊......難道當時正與外星人聯繫中嗎......
=== 本文結束 ===

星期五, 4月 21, 2006

「假羊」與「假的羊」

今天去T公司混時間,旁邊有報紙就掀起來翻。已經忘了是工商時報還是經濟日報,有一篇文章的標題有的怪,不禁細看了一下,標題也記不清了,大約是「XXX與介係詞」之類的。

作者說因為工作需要必須找假羊(模型羊之類的嗎?),在網路上拿「假羊」當關鍵字竟然找不到,後來終於以「假的羊」找到目標。然後開始探討新一代網路族為什麼要多加一個「的」字,結論是老一代的人可能會被這簡單的介係詞淘汰。

不管這個推論對不對,我對作者聲稱「假的羊」與「假羊」的搜尋結果甚感懷疑。一試之下,不管是Google,Yahoo還是MSN,通通都不是這種結果。顯然不是作者的搜尋引擎太另類,就是編出來的故事,果然是過度認真了。

=== 本文結束 ===

Robins牛排

托Ali的福賺了一筆,星期三晚上去在晶華二樓的Robins,吃了這輩子吃過最貴的一頓牛排。雖然還未到吃不起的地步,但是實在不習慣這種消費。東西是吃得很愉快,四個人談得也很快樂。散場時Ali說了一聲謝謝,我也回了一聲「托福」,因為如果不是他指名,我大概是不會到這種地方來的。
=== 本文結束 ===

星期二, 4月 18, 2006

如何利用問題追蹤系統逼瘋開發人員

狡猾的經理知道如何用問題追蹤系統把開發人員逼瘋。比如永遠不把問題填清楚,把標題填成「解決這個問題」、「星期四前搞定」等等,把問題亂指給別人...

記住這幾個簡單的提示,就能讓問題追蹤系統回復原本的用途:另一個提醒大家經理最重要,其他人其次的工具。沒錯,這套系統也可以用來追蹤並管理所開發軟體的問題,不過這是次要的功能。至於過程中偶而有幾個開發人員發瘋了,誰會注意呢?
好想找把槍來把他斃了。
=== 本文結束 ===

星期六, 4月 15, 2006

感應式信用卡之三

不甘心又花了一點時間去查這個主題。

感應式信用卡原文是contactless credit card,由這個方向可以找到很多資料。

雖然沒有找到確實的官方文件,不過感應式信用卡應該是用特殊的RFID技術沒錯,而且在多處看到感應式信用卡依循ISO 14443(定義以RFID reader讀取的卡的標準)。

基本上信用卡公司就安全上有幾個解釋:
  • 不用把卡交給店員,減少信用卡被側錄複製的風險。
  • 零責任 - 非本人的交易由銀行吸收。這點我存疑,要商家自己吞掉的機會可能比較大吧。
  • 因為卡裡有晶片,並不會傳送個人識別碼(PIN)或卡號,只會用一個僅能用於該次交易的識別碼(相當於只用一次的卡號)。在這裡找到以下的敘述
    Visa's contactless payment chip uses 128-bit encryption and Triple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technology to protect the data used during a transaction, which includes the user's account number and a unique numeric code generated for each transaction.

同一篇文章裡緊接著有這樣的句子:
The greatest drawback to contactless technology is that, since no PIN or signature is required, the merchant has no way of knowing whether the person making a purchase is the rightful card owner.

又一次顯示凡事都有好壞兩面:不傳送卡號是安全的,因為不會洩露信用卡資料,但是反過來卻也無法確定使用者是卡主。

推感應卡的原因之一似乎是為了交易速度,畢竟更方便使用就更容易花錢。查到的某網頁聲稱Visa對結帳時間做過調查:
  • 現金:34秒
  • 標準信用卡:24秒
  • 感應式信用卡:15秒

理想上可以增加五成的交易量,難怪商家、銀行、信用卡公司有志一同,推得不亦樂乎。

我提出的安全疑慮在網路上都有人提到(比較詭異的是找不到中文的資料,找到的全是歌功頌德式的宣傳網頁)。有些人提出在不用的時候關掉,要用的時候再打開就會安全多了,所以有人提出在卡上加開關切換。我是覺得太麻煩,而且機構式的開關很容易壞。RSA提出一個叫RFID Blocker Tag的裝置,會發出訊號干擾RFID reader。我覺得比較好的是用隔絕或干擾該無線電訊號的材質把卡包起來,要用時取出就可以了。這個想法也有人寫出來,基本上就是用法拉第籠(Faraday cage)包起來,由圖上看起來體積很大,如果小一點能放進錢包就很好了。金屬會影響RFID訊號,所以我考慮下次去好市多時把信用卡夾在錫箔裡試試。另外也可以試試Lyr把不同感應卡疊起來的效果。

這些方法只能避免感應卡在不知不覺中被偷讀,對於卡失竊後遭盜用是沒有幫助的。不過標準信用卡也差不到,多加那個簽名並不會好到那裡去。其實真正追究起來,悠遊卡不也是一樣,我怎麼從來沒有想到悠遊卡會被壞人偷偷交易呢?

有篇文章說"Customers have choices, they can cut up their credit cards.",我其實也可以的,不過要等紅利點數結清再說。

2006/4/16:
我這片感應式信用卡和悠遊卡疊在一起,還是能正常交易。下次換兩家公司的感應卡來試。

兩篇翻譯

翻譯了Paul Graham的兩篇文章:「創業的點子」和「不平等與風險」。

不過我還是沒有想要創業。
=== 本文結束 ===

星期四, 4月 13, 2006

感應式信用卡續集

雖然知道沒什麼用,還是打電話去罵了一頓,早上滿線就留了家裡電話。等到中午沒有回電就出門了,沒想到傍晚就打來了。

反正就是個軟釘子:好市多的中國信託聯名卡全部都要升級,沒有例外。唸了幾分鐘也沒有問到其他抱怨管道,就不管了。真的那麼不爽就不要用,既然想用就只好認了,說我阿Q也行,至少罵幾句讓心理平衡一下。突然想到我還可以去好市多抱怨一下。

星期日, 4月 09, 2006

感應式信用卡

雖然有看到感應式信用卡上市的消息,事不關己也沒去注意。前陣子去收到一封信,才赫然發現中國信託把我的信用卡「自動」升級成感應式信用卡。雖然對於「自動」這件事不滿,不過心裡另外起了安全上的懷疑。或許是我不瞭解狀況,不過在網路上找了好一陣子,竟然找不到質疑感應式信用卡安全性的討論。

現行信用卡基本上都是拿出來刷,整個實體動作是持有人知道的狀況下進行。網路購物雖然不用實卡,但持有者還是知道並掌握狀況。現有的信用卡犯罪主要應該還是盜取卡主資料後製作偽卡或是竊取真卡,之後刷卡得利。基本上把卡保管好,而刷卡的廠商也作好控管就會比較安全。而我的懷疑是感應式信用卡是否有可能在卡主不知道的情況下進行交易呢?

現在的感應式信用卡在要交易時,要先把信用卡拿近感應器,到達安全距離後機器會發生聲音表示進行交易。這裡面有安全距離,也有聲音作交易提示,當然底下一定還有加密機制。不過萬一機器被破解或修改,把聲音去掉,在人群擁擠的地方貼近錢包或口袋,是否就有可能在卡主不能察覺的狀況下進行交易。原本把卡守好並找正派的廠家,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所謂信任,因為完全不知道是和誰交易。

或許銀行有機制去防止這些問題吧,比如延後付款,不過我實在感覺很不舒服。

雖然使用很多科技,我其實還是相當的拒抗新科技,比如我網購時非必要不會用信用卡,要用身分憑證的網路報稅也完全不打算用。或許是因為對這些新技術無知,反正沒弄清楚前我是不願意用的。

星期五, 4月 07, 2006

暫放一下,傘照







我大笑了,這是在賣傘嗎?

除了粉紅色那支是新光三越換的傘,其他都是下雨時臨時買的.

=== end ===

星期五, 3月 31, 2006

緯來日本台重播「我們都是新鮮人」

前陣子在這裡寫過日劇「我們都是新鮮人」中的某一集,這個星期緯來日本台開始重播了。這是我個人覺得很好看的日劇,可惜這次一開始沒有看到。
4/3:明天要播讓我很容易哭的那一集

星期三, 3月 29, 2006

膠水程式與膠水角色

雖然覺得膠水程式寫起來有點無聊,好像沒有什麼價值,事實上卻是不可少。不管元件寫得多麼聰明多麼高階,總是是得把設定改一改,資料轉一轉格式再丟給別的元件。另外就是需求非常的大,隨便亂估一下:如果有N個元件,元件間都可以兩兩配對,就會有N*(N-1)種組合,也就是說會有那麼多隻膠水程式要寫。元件當然不能任意組合,但是兩個元件的組合並不只一種,所以總數大概是少不到哪裡去的。

不過我心裡想的並不是膠水程式,而是膠水角色。最近每週都會去U公司兩次(附近的T公司當然也會順便露個臉),除了蹲在角落寫報告之外,就是到處找人講話。今天才找測試部門的兩位主要負責人,談談他們很在意而且極力想推動的措施;之後又找他們的老闆談,最後和雙方約定接下來的計畫。事後邊打報告邊想著這些事情,忽然想到自己其實就是在做這些人之間的膠水,做些理想上好像不用,卻又不得不做的事。

在理想的企業中,有充足的資源,人員不好可以替換,成員有向心力,主管能掌握下屬狀況提供指導與支援協助。問題是沒有完美的組織,而且現實上周遭能接觸到的組織更加不完美。我們面臨到各種的限制,時間總是有限,人力和其他資源也一樣,小主管無法承受當夾心餅,員工績效不好卻無法面對並認清,知道什麼是對的卻做不了,更遑論不知道什麼是對的呢......複雜的程度似乎遠超過工程上的難題,管理科學如此不科學,這或許是很重要的原因。一分鐘管理的觀念如此淺顯,能實行的卻不多,不也正是如此嗎?

不管如何,接下去這兩個月,我還是得繼續擔任我的膠水角色。雖然沒什麼明顯的價值,但是能把人黏接起來讓事情順利進行,顧問費也不算是白領了。

星期一, 3月 27, 2006

最近迷上一個站

最近都在看Paul Graham的文章,文筆和內容很對我胃口,看得不亦樂乎。不過有的文章內容頗長,讀起來有點辛苦。現在在家裡讀英文文章都會讀出來,結果很多文章讀不到一半口水就乾了。

這位仁兄寫了最初版的Yahoo Shop,後來賣給Yahoo,現在好像是在做創業投資。他認為Lisp優於其他所有語言,當然也舉出很多理由。我剛看完The Hundred-Year Language這一篇,內容是作者臆測一百年後所用的程式語言,感覺相當有趣。

其實看Joel on Software的文章時已經有感覺,而這種感覺在讀Paul Graham的文章時愈來愈明顯。這兩個人在談論軟體開發時都有很明顯的菁英主義。其實也不只他們,幾十年前的軟體開發研究就告訴我們,頂尖的程式師可以輕易超越一屋子的平庸程式員,軟體開發本來就是種菁英產業。不過我卻因而體認到到悲哀的事實:儘管我對軟體開發仍舊很有興趣,也持續關注相關的訊息,但是我得承認自己在純軟體開發上並不夠好,更甚的是這些年的工作也讓我離它愈來愈遠。

前陣子想學新工具時就考慮過這個問題,為什麼要去學一種新的語言呢?結論是就我而言是沒有需要的,自己在程式方面並沒有什麼特別需要,目前的工具已經足以解決大部份的問題,純粹是為了好奇。正因為沒有什麼特定目的,所以學什麼都可以。

這當然不是說不寫程式,只是自己愈來愈沒有機會去處理困難的軟體。雖然軟體開發的工作很多,好像無所不包,不過大部份其實都是整合工作。不外就是寫些簡單的膠水程式,亂七八糟到到處亂call函數然後把東西黏在一起。除非自己刻意要做一個有難度的計畫,否則大概就只這樣了。雖然作者聲稱Lisp是何等的優越,在這種情況之下其實是無用武之地。現在腳本式語言大行其道,或許也正反映專業與膠水式兩種軟體開發工作在整體數量上的比例。

No Luck

外頭的游泳券用完了,所以本週起開始改去學校游泳。很高興的把泳具毛巾準備好,出門時想想順便去找蜥蜴好了,打手機卻沒有人接。反正主要目的是運動,在路上還順便辦點小事。到學校後門時再打蜥蜴的手機,接起來竟然說他剛離開學校......最近去學校找人運氣都不太好,不先約大概都會錯過,像蜥蜴大概有四、五次了,別的朋友也是一樣。

沒找到人也沒關係,反正是要去運動,從辛亥路走到體育館,高高興興地走進去卻發現今天休館,只好走到台電大樓站坐車回家。不過由捷運木柵線的科技大樓站走到台電大樓,途中經過辛亥路後門和新體育館。這樣走了約一個小時,也算有運動到吧。

星期一, 3月 20, 2006

兩本書的書摘

近來很少開車去工作,大都是坐公車,單趟要40分鐘左右,所以趁機聽了很多書摘。那些書摘每段廿到卅分,我習慣一次放四段在MP3 player裡聽。因為車上吵聽力又不佳,加上讀稿的都是大陸人士,重音和聲調十分不習慣,時常需要倒帶重聽,一趟車通常聽不到一段。雖然進展很慢,不過一個多月來也聽了廿幾段了。

有幾本書非常非常地「有意思」,有意思到不想寫心得,特別拿到這裡:

漁夫與管理學
中國管理專家成君憶新作,這個作者還著有「水煮三國」和「孫悟空是個好員工」。我不敢說他寫的東西是錯的,就像葉教授在電視上也常吐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話。不過這個離管理也差太遠了吧。這東西和某個聲稱只要有「愛」,就可以把植物種的很好的自然農法團體,實在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啊。本書可說為「管理廟」的理想境界作出極大的貢獻。

我也不知道要怎麼進一步形容,把書摘的最後幾分鐘打出來供各位參考,基本上其他內容都是這種玩意: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管理意味著愛,要以人為本。僅僅考慮到追求自我實現的管理者只能以自我為本,不可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放下自我吧,你將不再是欲望的階下囚。遠離欲望,你就不再有恐懼。你會比失去大魚的老人感到更輕鬆。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次換你去譏笑那些自我主義的人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在無我的狀態中,做自己喜歡的事,活出自己的生命光采,這就是管理的秘訣。管理工作除了計畫與組織之外,不再只是領導和控制,而是關注和幫助,但並不是關注欲望,而是關注需求,不是互相利用,而是互相幫助。如果大家和你一樣心中有愛,公司才會是個充滿快樂和希望的快樂天堂。」

其他書大都只錄了廿分鐘上下,這本書可以錄出卅幾分鐘的書摘,我想書摘撰稿人不是超喜歡這本書就是無從下手吧。

僕人修練與實踐
對我來說,這本書很多地方講得是很有道理的,它強調企業要有好的領導,領導者可以靠學習「僕人式領導」培養學習而來。它說不應太依靠威權,應以「威信」服人,建立「威信」就是建立良好的關係,也就是建立可依循的典範。其重點在於影響力,是以雙方相互利益來影響對方,比如言出必行等等...這也沒有錯。影響力建立在鼓舞和奉獻上,如甘地、泰瑞莎修女等等,主動奉獻服務...這也是事實。奉獻的方法很多,先拋棄自我,拋棄對威權的渴望,拋棄驕傲和私念,此外要懂得寬恕和謙虛...嗯,愈來愈有道理了,雖然有點怪怪的。

不過等我聽到「領導人的特質首重愛,因為有愛事情才會變得可能......愛是恆久忍耐(引聖經的愛的箴言數十字)....這段愛的箴言也為僕人式領導中的愛下了最好的定義」,突然發現自己不小心又逛進了某間廟。那些貪欲欺瞞不都是人性嗎?我認為不管如何循循善誘苦口婆心講述愛,那些虧空作假帳的領導者永遠不可能成為泰瑞莎修女或甘地。萬一作者真的成功,領導者教成泰瑞莎修女或甘地,情況恐怕也不會有多好。聽到這裡不禁覺得,這位管理大師和我們的教育部長一樣單純。部長認為加考公民就可以提升公民道德,而這個作者則是高喊愛與奉獻,彷彿這就是企業治理的答案。

之前曾引過Steve Jobs那篇史丹佛畢業演講(中譯),看到的人就算沒有感動,至少也都有觸動心靈的感受。某人卻說演講的內容雖令人動容,但這些史丹福畢業生身如天子驕子,不知道聽得進去的能有幾人。而要大權在握的CEO去體會愛與奉獻,恐怕要比對牛彈琴還難吧。

星期六, 3月 18, 2006

Mario 64

金魚的blog放了Macro 64的超強過關錄影連結,我已經玩不動這樣的遊戲,但是能看到這段錄影真是幸福。

星期五, 3月 17, 2006

香宜餐廳

咱家旁邊沒多遠就是有名的德國菜餐廳香宜,德國豬腳、香腸、啤酒都很有名。距離不到三百公尺我們又這麼愛吃,說要吃說了很久卻從來沒有真的去過。

昨天廖請了一天假,兩人去陽明山看花展,晚上趁興就去香宜吃了。昨晚恰巧裡頭有好幾組聚餐,熱鬧非凡。我們點了酵母啤酒、烤豬腳和綜合香腸,點了一直沒出現最後取消的套餐,然後以黑森林冰淇淋和咖啡結束。結帳時掏出兩張千元大鈔,找回六百七十元,所以回家後在帳本記下大餐1330元。

不過重點不是價錢或服務,也不是食物的味道。雖然前天晚上也去了誠品信義店樓上的泰式餐廳吃大餐,同樣也有些意見,不過我不是美食達人,這裡也不是美食部落格。

真正讓我在意的是,拿養病當理由休息了這麼久,卻還沒有真正注意自己的身體。其實前天泰式自助餐是不應該去吃的。既然去了就不應該吃那麼多,結果卻吃到半夜十二點還是滿腹狀態(まんぶく)。昨天一開始還好,吃冰淇淋時卻節制不了。像現在還邊打字邊吃有點禁忌的酥炸蠶豆呢(因為想收集7-11的Kitty胸章,所以......)。反正怎麼亂搞都有理由,只可憐了自己的身體沒有籍口。

不知道是食物還是晚上喝太多茶,凌晨作了一個很久沒出現的惡夢。我很少作夢,而且我的夢總是缺乏細節,周邊環境總是不存在的,就是一件事或一個情節直線進行。昨晚夢中我在考試,拼命寫卻什麼寫不出來,後來勉強寫出來卻都是扭曲變形的字,結果五點半就嚇醒了。我應該早就放下考試這回事,照道理考好考壞都不會很在意才對。如果夢真的有點意義,真是想不到原來我潛意識裡這麼害怕考試,還是應該說害怕考不好呢。

星期三, 3月 15, 2006

應該要買果汁才對啊!(續)

昨晚聊天時又談起這件事,想想最主要是融入情境。最近很多全家自殺的社會新聞,畢竟有一段距離,看到之後雖然難過但不致於被激烈牽動。上面用的第一個劇情連結算是緯來日本台的官網,敘述就像以前電影院的本事,看完並不容易有強烈的感受。第二個連結或是上面BBS留言簽名卻顯露出更激情的細節,讓我看了之後會去咀嚼想像那句話和背後的情境,從而產生強烈的情緒。tu說的文字背後也就是這個意思吧。

廖提到她同事公公過世時,同事敘述婆婆依戀公公的話,廖聽了不禁流淚,同事本身倒是沒什麼,只是平靜的轉述這段話。我認為這也說明了不是每個人的感受性都相同的,雖然說兔死狐悲,可不是每隻狐狸都會想那麼多的(好像比喻得不太對)。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我想太多,我的答案是願意感受但不願被操弄。

星期六, 3月 11, 2006

應該要買果汁才對啊!

這是日劇我們都是新鮮人中的劇情,之前就應該看過。廖逛BBS看到某人用劇中的話作為簽名檔
堀池靖:「我在公園的椅子上坐了一整晚,心裡反覆的一直想。
     應該用最後剩下的錢來買果汁,而不是紅豆麵包啊!
     應該要買果汁才對啊!」

我把原本的情節(這裡這裡)找出來看,再回來看「應該買果汁」那段話。突然間覺得好難過好難過,忍不住又不願意驚動廖,悄悄躲去廁所哭了一會。現在為了要寫這段文字再看,心裡還是一陣激動。

情緒平靜後在想,自己為什麼這麼難過?我實在分析不出來,真要說的話恐怕還是面臨這種困境那種無奈的感覺吧。

星期四, 3月 09, 2006

通則不敵偏見

想寫這個題目已經有一陣子了,好幾次想動手還是寫不出來。朋友談到他們公司裡有位員工聰明能幹,分析事情切中要點,老闆視作為未來的中堅要大力栽培,當然是會賦與重任讓他多加磨練並觀察成效。可是這個人自己身在局中時,卻往往作出奇怪的決策,和一貫的形象大相逕庭。如果因而獲得什麼利益倒還說得通,偏偏這對他個人或公司都是損失,完全找不出合理的解釋,和他談似乎也知道自己犯錯。老闆以為是個案,調動職務做參謀角色都表現很好,可是再讓他挑大樑又出問題。如此反覆數次,現在還在換職務並觀察中。

這個人我斷斷續續接觸過一陣子,思路清晰態度似乎也很積極。是有些找理由的毛病,不過實在看不出有這麼致命的問題。他會拒絕去接自認沒救的爛攤子,所以應該是想追求事業上的成功。但在自己掌握成功關鍵時卻像刻意似地陷害自己,難道這就是所謂性格上的缺陷嗎?

最近聽很多有聲書摘,會做成有聲書摘的大多都是熱門書,以商業或管理方面的題目為主。除開傳教催眠的不算,聽起來有道理的講得其實都差不多。這當然有可能是書摘撰稿人還有我本身的有色眼鏡所致,不過我相信中間還是不乏有價值的內容。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很多人都在找尋一些可依循的原則,我也不例外。無怪[放X屁的N大原則],[關於給狗X不可不知的X件事]等書大行其道。但是我懷疑這些通則真的真的有用嗎?

我並不是在否認彼得.杜拉克的管理學說或傑克.威爾許的經驗,我想我也沒有那種資歷。我想說的是這些原則雖然存在,但對很多人來說也就僅僅是存在而已。

工作了十幾年,連服役前一起算也只待過三家公司。雖然說不上是經歷風滔駭浪,不過大頭們倒是看了不少。這些人都工作了幾十年,談起事情來頭頭是道,可是當事到臨頭時卻常有明顯錯誤的決定。這或許是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待過的公司都是失敗的公司。但也有可能我本身就是失敗的人,不懂什麼樣才是正確的決定(不過別夢想我會承認這一點)。我承認要做出正確的決定並不容易,而且有很大的運氣成份。但是很多次就不是普通的運氣差能解釋的,你得非常非常衰才行.

怎麼會這樣呢?是因為不知道嗎?這對剛出社會不久的人或許說得通,但這些人活了那麼久,見了那麼多,很多道理怎麼會不明白呢?對想像力貧乏的我來說,唯一想得到的理由就是偏見。可能是私心,可能是有色眼鏡,什麼都有可能,反正就是相信自己而忽視真實狀況。

這其實就是我目前的結論,什麼原則啊,通則啊,不管多麼偉大多麼真實,通通敵不過偏見。這是個令人難過又莫可奈何的事實。

星期六, 3月 04, 2006

有意思的軟體:Morae

前陣子就有看到這個使用性測試軟體Morae的消息,昨天和朋友又聊到所以再去看了一下,這裡有產品的簡介,網站上也有示範的影片價格有點貴,四套以內一套要1300美元,約台幣四萬五。

我摘譯了部份的簡介:

改進軟體的使用性已經證實能讓客戶更滿意,減少開發及支援成本。很多公司在開發期間調查可用性,獲得十倍甚至百倍的回收。但是由於不易實施而且成本高,真正進行的公司不多。Morae這個產品以單一軟體消除很多實行上的障礙。

Morae是個用於使用性測試的軟體解決方案。它可以改進資料收集並加速分析過程,因此安裝系統,資料記錄,分析呈現的工作都會減少。

在使用者受測時,會有一台相機對著使用者錄影。Morae會錄下電腦畫面及相機視訊,並自動建立應用程式及作業系統的事件索引。

分析時可以針對事件(看某個網頁,點選連結,按某個鍵,開啟某個對話盒等等)搜尋對應的影片。你可以進行深入分析,標記重要段落再產生另一段影片。
其實拿兩台錄影機,一台錄使用者一台錄電腦螢幕,應該也可以有類似的效果。不過分析上比較不方便就是。

星期二, 2月 28, 2006

Creative Commons

寫的東西沒什麼價值,畢竟也是自己一字一句辛苦寫的。或許加了也不一定有什麼實際作用,就當練習來掛一個創用CC的授權協議。

星期日, 2月 26, 2006

由巧遇高中同學談起

在中和逛商場遇到高中同學Bob,他前不久被老闆惡鬥出局,所以現在在找工作。我們聊了幾句,問到找工作的情況如何,他說或許是自己要求太高,不是很好找。要求?原來他覺得過去幾個工作的老闆都合不來,所以面談時非常在意老闆的特性。他說有的老闆並不懂要做的東西,這樣子要如何評估他的績效呢?

以下是我的猜測,或許事實並非如此,不過我想八九不離十吧。

Bob很厲害效率很好,所以部門往往變成混者愈混而能者多勞,又覺得老闆無法以能力或貢獻來評估績效進而以實際報酬回饋。心有不甘容易表現在外,老闆也更因此覺得這個人恃才傲物,無法掌控。如此一來就變成惡性循環,雙方對彼此的感覺愈來愈差,最後總會有決裂的時候。問題來了:這時候受傷害最大的是誰呢?

公司損失了一個優秀人才,找新人加上訓練,損失的生產力估計半年應不為過。員工如果能力強又不太挑,應該很快就能找到工作,大概只少一兩個月的薪資。不過個人承受損失的能力無法與公司相比,所以相對上員工的損失還是大多了。

要在職場找個安身立命的地方竟是那麼困難?我的職場經驗並沒有豐富到可以下定論。不過對Bob的話是有一些想法的。

我認為對我們這些工作過十年以上的人來說,要找到一個能懂專門技術(尤其是所謂IT專業技術)的老闆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已經不是剛出社會兩三年的小伙子了,大部份人可能都做過很多種不同的產品或專案,技術方面不管深度廣度都有相當水準。而老闆不只管一個人,怎麼可能每個人的技術他都會懂呢?如果老闆那麼厲害自己做就好啦,一定是在技術上時間上或是其他方面有所不足(比如太忙不能自己做)才要找人來。

這種老闆可能還是有的,不過即使真遇上了也不一定能合作。厲害的人往往自傲,不讓他安心放心很難一起做事。那些大公司的招募原則裡通常都會有一項「寧缺勿濫」或是「有一點點在意或疑問就不要錄取」,其實就是菁英主義自然衍生的結果。

那要怎麼辦呢?我也不知道。如果標準不變,大概只能勤快點多面試,總有機會找到符合標準又契合的老闆吧。

與其看老闆技術好不好,我比較在意他的觀念合不合。可是要在被面試時面試老闆,你得讓他覺得你有那個價值才行。不過這都是大話,以我目前的本事實在很難看出,只能說希望而已。

技術不好的老闆就不能公允地評估績效嗎?這倒也不盡然。基本上每一項工作一定都會某種方式呈現其成果,否則該項工作就完全沒有意義了。雖然有些成果對非技術的人不太明顯,有些成果則要過無窮久才會呈現。不過願意聽你解釋並考慮這些成果的老闆,可能比武功高強的堂主好找。

事情做了這麼久,絕不會不懂裡頭還有默契信任等無形關係存在,這都不是短短面試或簡單條件所能決定,必須合作一段時間才能培養。不過那又涉及身段和態度了。

講得這麼冠冕堂皇,說不定等我上班之後就有現世報,真那樣的話就糗大了。

中和環球購物商場的JUSCO超市

廖一直想去看看,我雖然沒什麼興趣,但昨天還是一起去了。

附近的路不大,幸好當時交通量大但沒有塞車。停車位不少,不過要像內湖大潤發2店那樣走迴旋車道爬好幾層樓。太久沒開這種路,有點怕怕的。

內部裝潢相當氣派,大概是新開幕不久的緣故吧。四樓是影城和較高價的餐廳,看起來每人平均消費約四百到六百吧。三樓有美食街,價位跟台北市好的百貨公司相當,都是百來塊左右。沒想到在那裡吃東西竟然還遇到高中同學。

不想逛其他地方,就直接下到地下一樓JUSCO超市。超市面積相當大,前面是生鮮熟食,最後有家電賣場。整體的感想是貨物品項頗多而且價錢相當吸引人。廖形容挑貨的品味比一般大賣場好,和好市多差不多。熟食很合口味,我們買了六個可樂餅和一個蝦仁天婦羅,回家路上就吃掉四個,到家不久就全部解決了。

原本在網路上看到有些不好的評語,自己去看並不會如此。雖然有些區域有點亂,我想應該還會再去。對了,三月一日前停車場不收費,可以當去遊樂場玩。

2/26續:可樂餅地獄
今天去三峽花房,回來廖提議再去一次,這回車多了不少,排了15分鐘左右才停好車。停完直奔熟食賣場,廖抱怨昨天的可樂餅都被我吃掉了,決定各拿各的。結果是買了20個可樂餅及其他炸物,總共約七百五十元的熟食......

星期日, 2月 19, 2006

正念救大鐘

我不認識hlb,不過他有參與Joel on Software的翻譯,所以逛一逛就逛到他的站了。然後就看到一個真正令人...的連結:正念救大鐘。本來想罵「香蕉」你個師尊呢,不過想想認識的人裡也在說她泰國師父的神通如何如何。唉,香蕉你個大鐘就好了。

星期六, 2月 18, 2006

商業周刊

雖然斷斷續續地訂了幾年,其實我是討厭商業周刊的,不過既然家裡有還是看吧。

討厭的開端是「一九九五閏八月」那本書,這本書正是商業周刊出版的。聽說商周當時狀況並不好,這本書一出就翻身了。現在再想想,或許真讓我不爽的不是商周也不是作者,而是有那麼多人去買這本書而造成熱賣。其實當時我根本不知道什麼商業周刊,是到近幾年才看到的。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不過看了這本雜誌後的第一印象是「嗜血」。大概是裡頭明明都是追逐金錢的主題,但卻一直用華麗修飾的文字掩飾的緣故吧。看著介紹大老闆們私房餐廳的內容(946期),又怎麼能相信「一個台灣兩個世界」(800期)是真的基於關懷立場去做的報導呢?看著948期關日本Livedoor堀江貴文的專題,即使結尾有質疑這種不擇手段的作法,整篇專題還是讓我感覺作者其實是在贊揚這種行為。

雖然討厭這本雜誌,不過最近還是迷上了幾個部份,其一是何飛鵬(好像是城邦出版的總經理)的專欄,這些文章都只一頁但內容精彩,常把一些我無法釐清的事講得很清楚。另外是雜誌後半譯自經濟學人的文章,就事論事,沒有太多虛偽掩飾。再來就是近幾期才出現的舒國治的飲食短文,寫的都是台北的小吃,文字卻很吸引我,這次書展買了他的「門外漢的京都」,看得躍躍欲試,真想排個時間就去京都走一趟。

商周的文章在他們的網站上都有,要註冊才看得到。不過即使註冊也只能看到幾段,要訂戶用點數去換才能看到全部內容。花了一個上午掃了五六十期的目錄,結果想看的絕大部份都是何舒兩位先生的文章,經濟學人的譯文大概有授權問題不能上網,而其他內容能吸引我用點數去換的實在寥寥可數。

星期五, 2月 17, 2006

http://www.techinterview.org/

剛寫了「如何移動富士山」的筆記,喜歡玩類似題目的可以去這裡逛逛。

星期一, 2月 13, 2006

記帳

從去年九月開始用Excel記流水帳,到現在已經快半年了,慢慢比較清楚每個月究竟用了多少錢以及花到哪裡去,為了方便追蹤還分食衣住行育樂外加零食、大餐、電腦、醫藥等大項。看著看著不自覺開始算起手頭有多少存款,照這種生活水準可以撐上多久。算算好像撐不了太久,於是又想這裡省一點那裡省一點,如此這般又可以再撐多久。

其實並沒有任何經濟上的壓力,手頭上還有賣人情的顧問,也不是沒有收入,而且半年後要找工作應該也不致於找不到,實在是不需要這樣子的。

突然想起小時候有段時間在家裡待不住,就把壓歲錢拿出來,盤算一包速食麵要多少,算算每天三包可以撐多久。想著想著突然發現,自己經過了這麼多年,也長了許多見識,各方面應該都要成熟許多,可是心底卻還是藏著當年那個自卑而擔心沒有人要的小孩。

不過跟當年相比,至少我現在已經能注意到心裡那個陰影。每個人處理這種事的方法可能都不太一樣。有人說人有本能去遺忘痛苦的事,我卻沒法子完全忘掉,或許是這些事很重要,以致我的本能拒絕用遺忘來處理?我也沒法子直接說一句「要振奮要向上」就完全改變自己,只能要自己儘量坦然去面對。在寫網誌練習文字的同時,其實也想藉以面對那個無能怯弱卑劣的自己吧。

星期日, 2月 12, 2006

樂高差分引擎

忘了是在計概還是機器人的科普書裡看過最早期的機械式計算機,這裡有人用樂高積木疊了一個差分機出來。

星期三, 2月 08, 2006

語言工具的Google結果

問處理字串新工具的意見,貓建議Perl而tu說PHP。昨晚無聊就分別google了PHP和Perl(加上programming一起查)看看他們的搜尋到的筆數:
  • PHP 225,000,000
  • Perl 109,000,000

對PHP有興趣的人似乎比較多。剛剛順便找找別的,有PHP和Perl怎麼可以不提Python呢?
  • Python 61,200,000

嗯,印象中還算熱門的都拿來看看:
  • "C#" 46,900,000
  • Delphi 21,100,000
  • Java 224,000,000
  • "visual basic" 51,600,000
  • Javascript 95,700,000

找了Delphi怎麼不找Pascal呢?結果真諷刺:
  • Pascal 16,700,000

找Javascript是因為AJAX火紅,找找當年對頭的M$版本吧:
  • vbscript 9,200,000
  • vba 6,520,000

挖些疑似古董的東西出來好了:
  • Lisp 13,500,000
  • Prolog 7,060,000
  • COBOL 6,930,000
  • Fortran 13,300,000
  • Smalltalk 6,620,000
  • dBase 3,320,000

數字看起來還好嘛,連dBase都有三百萬以上。想起那個很久以前黃大一博士(現在去玩恐龍化石了!?)努力宣傳的東西:
  • forth 36,000,000

也不錯,試試號稱兒童用的程式語言(光logo不行,抓小海龜一起來吧):
  • logo+turtle 333,000

這個就有點難看了。拿廖吃飯的傢伙來看看吧(角色扮演遊戲不太會有報表吧):
  • PL/I 349,000
  • RPG+report 1,130,000

的確比較少,不過至少比logo多。
貓建議找awk,也不算少了:
  • awk 3,160,000


聲明:這些數字是Google在台北時間2006/2/8 1800查到的事實,不代表個人的任何意見。;P

星期一, 2月 06, 2006

HTML轉wiki

想寫隻小程式把翻譯好的HTML轉成wiki碼,又想趁機學個新工具。大部份是直接的search/replace,但有些部份還是要做些判斷,請問有什麼好主意嗎?

星期六, 2月 04, 2006

有聲書

最近眼睛有點累了,想找些有聲書用聽的,不過國內有聲書市場似乎很少,找不到什麼書(時報悅讀網:搜尋有聲書)
博客思聽有一些書的有聲書摘。
原文的有個Public domain的計畫LibriVox
看起來只能去聽語言學習帶了。

星期三, 2月 01, 2006

任天狗大發神威

前陣子倆人跟Neil+Claire去吃飯,Neil是熟人,沒想到Claire也是奇葩一個,講得我們倆個一愣一愣的。不過更可怕的是帶了NDS任天狗[連結2]、動物之森等殺手級遊戲,電得兩個人暈頭轉向。

趕年廿九下午去台北地下街敗了一台任天狗專機,回來之後廖就完完全全陷下去了。真的是很有意思的遊戲,我們的第一隻取名叫Aki(明),只聽到廖整天就叫Aki、坐下、趴下、搖屁股......我則是沒事陪狗在裡面散步練習接飛盤。造型動作可愛加上狗種變化還有連線互動功能,任天堂的遊戲企畫能力實在很了不起,無怪任天狗去年年底已經宣佈日本國內賣超過一百萬套(北美也超過一百萬套)。

順道一提,台北地下街D出口小廣場有賣舊漫畫,有一些湊成整套的舊經典,同好可以去挖挖寶。

星期二, 1月 31, 2006

Recent Topics on Mark's Sysinternals Blog

要翻譯的東西弄完了,就把del.icio.us裡標成blog的東西抓出來看一看。

Sysinternals是以前常注意的站,filemon和regmon都是早期偷看別人程式行為的方法之一。前陣子木馬的事情也是在這裡看到Mark討論Sony XCP後拿了rootkitrevealer才發現。今天去看到兩個有意思的題目,分別是Inside the WMF BackdoorThe Antispyware Conspiracy
  1. Inside the WMF Backdoor: 我原本一直以為所謂的WMF後門是類似stack overflow的攻擊方式,原來是WMF規格及實作上支援Windows的SetAbortProc,Windows在條件成立時會呼叫WMF內某段程式(巨集嗎?)。本意可能是要提供中斷列印等機制,現在就被視為安全漏洞了。難怪前陣子在U公司寄內含chm的檔案被擋掉,他們的MIS聲稱CHM是危險的檔案,連BMP和WMF也在黑名單上。

  2. The Antispyware Conspiracy: 一直以來有種說法,防毒廠商暗中贊助人製作病毒。作者並不相信這種說法,不過就掃瞄及清除惡意軟體的現況來看,讓作者不得不懷疑二線業者暗中做了些見不得人的事。作者用沒有更新到12月(2005年吧?)的IE連到某網站就被感染了,等感染完成後有八隻病毒八隻間諜軟體再加七個廣告軟體,連關機都要關五分鐘。最有意思的是感染過程中就跳出掃描程式訊息,引誘使用者安裝SpySheriff掃描軟體,等列出一堆危險後再讓使用者付錢註冊正式版來清除。作者看到另外兩個與SpySheriff不同名但似乎有關聯的掃描軟體Spyware Cleaner及Spyware Stormer,連乾淨新裝的XP上都會掃出好幾個危險,似乎在恐嚇使用者。以後在選擇及下載工具上要更謹慎了。

星期日, 1月 29, 2006

農曆新年快樂

總覺得國曆1/1講的那句不太算數。
親朋好友還有路過的人,新年快樂。

趕在吃年夜飯前把要翻的Joel on Software翻完了,看看計劃開始翻是12/30的事,覺得自己手腳還蠻快的。

剛巧Joel大概是不堪其擾(又不好意思拒絕),改用wiki來維護翻譯,所以我也把所有初譯稿放在網路上了。不過大部份的文章都還沒有校對就是了,還請大家看到錯別字不通順的地方通知一下。